您提出的关于打造武汉“细胞谷”产业示范区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您的建议立足全球生物经济发展趋势,紧扣国家生命健康产业战略方向,全面分析了武汉基因和细胞治疗产业的基础优势,提出的建议具有很强的可操作性,对我市抢占基因和细胞治疗前沿赛道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一、工作情况
(一)加强细胞治疗产业发展布局。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基因和细胞治疗领域发展,先后出台了一系列政策文件,积极布局基因和细胞治疗赛道。2023年,我市出台了《武汉市突破性发展生命健康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支持基因与细胞治疗药物、溶瘤病毒等创新产品实现产业化突破,形成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拳头产品。2024年,市委办公厅、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武汉市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武办文〔2024〕9号),明确突破基因合成与编辑、高效发酵工艺、蛋白质纯化等关键技术,重点发展基因和细胞治疗等产品。2025年,市政府办公厅印发了《武汉市加快生命健康产业突破性发展 打造国际医疗创新高地实施方案》(武政办〔2024〕142号) 等,提出打造具有国际影响力的创新药物研发制造基地,加快重磅生物药创制,聚焦肿瘤、心脑血管疾病、神经系统疾病等重大疾病治疗需求,重点支持企业开发细胞与基因治疗、重组蛋白等创新药物。
(二)加快细胞治疗产业体系构建。我市积极招引、培育基因和细胞治疗企业,初步形成了涵盖产业链上、中、下游的产业体系,部分细分领域具有一定的特色和优势。产业链上游集聚了光谷中源协和、武汉道培和武汉生物样本库等10余家细胞存储企业,以及高华细胞、赛科成、普诺赛等相关仪器、设备、试剂耗材企业,其中武汉样本库建设了国家级人类遗传资源库,为细胞的采集、制备、存储和质检等提供了有力支撑。产业链中游集聚了光谷中源协和、汉密顿、波睿达等15家干细胞治疗研发生产企业,华大吉诺因、翊寿科技、波睿达等10家免疫细胞治疗研发生产企业,光谷人福、滨会生物、纽福斯等7家基因治疗研发生产企业。产业链下游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省人民医院等7家医院完成了干细胞临床研究机构备案,同济医院成为中国干细胞与再生医学协同创新平台成员单位并获授牌“华中干细胞库”,汉密顿、万海细胞等企业立足自身优势积极布局医美领域。
(三)支持创新成果加快产业化进程。我市着力推动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深化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服务基因与细胞治疗科技成果加快产业化进程。支持市四医院“脂肪间充质干细胞外泌体抗肝纤维化机制研究”、市普仁医院“脐带间充质干细胞原位移植对促排卵药物敏感度的机制研究”等细胞治疗临床前研究获批市医学科学研究项目立项。举办首届卫生健康科创大赛,同济医院“泛肿瘤靶点CD44V6通用型CAR-T的研发与应用”、协和医院“基因与细胞治疗高效低毒转染材料的开发”等相关细胞治疗成果荣获大赛优秀奖。支持武汉儿童医院举办儿童造血干细胞移植学术会议,全国百余位专家学者围绕造血干细胞移植技术革新与临床实践开展深度交流。
目前我市在裸质粒类药物和重组病毒类药物方面具有领先优势,临床研究处于全国前列,在细胞治疗药物领域具有一定发展基础,目前获批临床试验的基因和细胞治疗药物有13个。其中:裸质粒药物领域,人福集团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pUDK-HGF)是我国首个进入临床试验的裸质粒DNA药物,目前正在申报上市,预计最早将于2025年底获批。重组病毒药物领域,纽福斯借助于成熟的AAV基因治疗技术平台,建立了针对多种眼科疾病的丰富产品管线,其NR082即将完成III期临床试验,并获得美国FDA孤儿药认定。滨会生物重组人GM-CSF溶瘤II型单纯疱疹病毒OH2(BS001)先后在中美两国获批临床试验,是全球首个以Ⅱ型单纯疱疹病毒为载体进入临床研究的溶瘤病毒,目前处于Ⅲ期临床试验阶段。细胞治疗药物领域,波睿达形成了以血液肿瘤CAR-T为主导,病毒感染性疾病CAR-T、实体肿瘤CAR-T和通用CAR-T等多个研发项目并行推进的研发格局。华大吉诺因靶向新生抗原自体免疫 T 细胞注射液是国内首个获批临床的基于肿瘤新生抗原的免疫治疗产品。光谷中源协和人脐带源间充质干细胞VUM02注射液获批适应症增加至8个。
(四)推动细胞治疗产业集聚发展。立足我市生命健康产业“一城一园三区”总体布局,推动光谷生物城加快打造基因和细胞治疗创新策源和产业发展集聚区,目前我市基因和细胞治疗企业主要分布在光谷生物城,初步形成了聚集效应。依托“市—区—街道—站”网格化服务体系,支持基因和细胞治疗企业走专精特新发展道路,服务滨会生物、凯德维斯和珈创生物等9家光谷企业成长为国家和省级专精特新企业。组织召开武汉基因与细胞治疗产业发展论坛暨光谷生物城招商引资大会,行业龙头企业、产业链上下游企业、知名投资机构、专家学者等150余人参会,珠海科动生物、上海鼎新基因、苏州纽伦捷等企业与光谷生物城初步达成投资意向。推荐滨会生物细胞和基因治疗制品重组重组溶瘤病毒药物中试平台、劲帆医药重组腺病毒载体中试平台、楷拓生物质粒DNA和mRNA制备中试平台等6个入选省级制造业中试及培育平台。
(五)优化医学伦理审查监管。市医学伦理专家委员会举办了2024年度武汉市医疗卫生机构伦理审查能力建设培训班,全市60余家医疗卫生机构、160余人参加培训,加强我市医疗卫生机构伦理审查能力建设。持续推进二级医疗机构管理委员会备案,完成医疗机构备案1家,医学研究项目伦理审查70项,开展省级伦理继教项目1项,对已备案的 15 家伦理机构开展督察工作。东湖高新区疾控中心成立生物医学伦理审查委员会,面向全区医疗卫生机构、生物医药企业提供伦理咨询、培训与审查服务,关注并深入研究基因和细胞治疗等新兴领域的伦理问题,对研究方案的科学性和伦理性进行精准把关,加速科技成果转化进程。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市将抢抓发展机遇,加强基因和细胞治疗产业发展统筹谋划,推动科技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服务科技成果加快转化和产业化,加快基因和细胞治疗产业发展,培育壮大我市生物医药产业发展新动能。
(一)加强产业发展统筹谋划。在市生命健康产业专班统筹协调下,抢抓发展机遇,推动发改、经信、卫健、市场监管等相关部门形成合力,出台新一轮生命健康产业支持政策,从新药研发、临床试验、产业化、市场推广等方面重点支持,加快基因和细胞治疗产业谋划发展。积极衔接国家和省关于生物医药产业总体规划和支持政策研究出台情况,按照全市“十五五”规划编制工作部署,积极谋划起草工业高质量发展“十五五”总体规划和生物医药产业发展专项规划,明确重点发展以基因和细胞治疗为代表的生物药,打造全国具有竞争力的基因和细胞治疗产业集聚区。
(二)服务创新成果加快转化。支持人福集团、凯德维斯等重点企业牵头建设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整合行业内优质资源,鼓励创新联合体积极承担细胞与基因治疗领域国家和省重大项目攻关,提升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能力。支持滨会生物等优势企业争创省级和国家级制造业中试平台,提供综合性、专业化中试平台服务及系统化解决方案,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和产业化。深化医企融合发展机制,支持基因和细胞治疗企业、科研院所、高等学校等和同济医院、协和医院等重点医院开展产学研用协同创新,推动创新成果在汉产业化和市场推广应用。强化服务型平台支撑服务作用,组织劲帆生物、楷拓生物等CRO/CDMO企业服务基因和细胞治疗企业,提供从早期发现到商业化生产的全周期服务,提升产业创新源动力和规模生产承载力,
(三)构建产业发展集聚区。充分发挥光谷生物城先行优势和产业链完整、创新要素聚集的发展优势,积极招引基因和细胞治疗领域领先企业,依托武汉生物技术研究院等新型机构孵化培育本地企业,完善配套公共服务平台建设,推动人福集团重组质粒-肝细胞生长因子(pUDK-HGF)等重点创新产品加快产业化,力争三年内引进CGT产业链企业超20家,形成百亿级产业集群,形成我市基因和细胞治疗创新策源地和产业发展集聚区。支持武昌区、硚口区、江汉区等中心城区充分发挥医疗资源优势,积极开展基因和细胞治疗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等,支撑全市基因和细胞治疗产业发展。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7月31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