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五次会议第JY20250146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5-07-31 11:16
分享:

提出的关于急抢救用药基地牵头企业建立全国中部战备药物基地的建议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急抢救用药是我市生物医药产业的重要优势领域,对于保障群众生命安全有重要意义。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湖北省原料药生产基地建设实施方案(2021—2025年)》(鄂经信医药〔2021〕86号)相关要求,加快推动以急抢救用药为代表的小品种药(短缺药)生产基地建设,切实提高群众用药的可及性。

(一)建立会商工作机制。2020年,我市印发《关于建立武汉市短缺药品供应保障会商联动工作机制的通知》(武医改秘〔2020〕1号),明确由市卫健委、市发改委和市经信局等8个部门建立短缺药品供应保障工作会商联动机制,积极推动跨部门协作和信息共享,做好我市短缺药供应保障工作,切实推动“三医”协同发展。推荐远大医药中南部药联体成功纳入国家小品药(短缺药)集中生产基地建设名单,支持企业充分整合利用现有产业资源,加强小品种药及短缺药稳定供应保障。

(二)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支持病毒学国家重点实验室、江夏实验室和时珍实验室等国家和省级实验室聚焦优势领域开展协同创新和技术转化。推荐人福医药创新药中试平台、鼎康生物重组蛋白药物中试平台获批工信部首批重点培育中试平台,远大医药等14家企业入选省制造业中试平台及培育名单。支持人福集团牵头组建靶向小分子创新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建设,开展靶点验证技术研究、人工智能驱动的药物发现技术研究等重大技术攻关,打造小分子创新药全产业链体系和产业集群。AI辅助药物设计企业智化科技“基于人工智能的自动化合成实验室”纳入我市首批人工智能赋能制造业转型升级典型应用案例,推动AI赋能药物研发。

(三)加强药物创新研发。引导医药企业围绕我市优势特色和临床必需的重点品种,加强创新药研发和仿制药一致性评价,提升药品生产保障能力。2021年以来,我市已有埃普奈明、植物源重组人血清白蛋白、小儿牛黄退热贴膏等7个1类新药获批上市。远大医药认真履行短缺药生产职责,积极布局短缺药品研制,打造形成安瓿瓶、预灌封、自动注射笔等3种不同包装的肾上腺素产品;远大医学营养西甲硅油乳剂成为包括原研企业在内的3家拥有批准文号的企业之一;人福医药流感药物奥司他韦和帕拉米韦获批上市。我市逐步形成以多巴胺、去甲肾上腺素、肾上腺素、尿激酶等为代表的急抢救类小品种药,以奥司他韦、利巴韦林为代表的抗病毒类药物,以及罕见病药物、呼吸系统药物等为特色的小品种药产品群。

(四)服务产品市场推广。组织远大医药等15家医药企业参加省“制造翘楚”医药创新产品应用对接活动,支持远大医药、海特生物等企业进行重点推介。先后举办医企融合发展推进会创新药专场、环同济健康城暨汉江湾医院建设医企对接活动等10场次对接活动,支持医药企业和市内医疗机构、九州医药供应链等开展产学研用深度合作。指导市生物医药产业协会组织中美华世通等11家医药企业参加中国—南亚博览会,支持企业拓展南亚和东南亚市场。推荐远大医学营养氟比洛芬酯注射液、远大弘元L-异亮氨酸等21个医药产品成功申报《湖北省创新产品应用示范推荐目录》。

(五)强化政策支持保障。前期,我市出台了《进一步推进大健康和生物技术产业发展政策措施》(武政规〔2021〕18号),重点从支持新药研发、支持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推动企业转型升级等3个方面支持我市小品种药(短缺药)发展。其中:新药研发方面,1类新药按照单个产品研发费用的40%给予资金支持;支持产业创新能力提升方面,每年投入5000万元支持企业、高校和科研院所开展关键核心技术协同攻关、重大技术成果产业化和公共服务平台示范建设;推动企业转型升级方面,鼓励制造业企业实施绿色化、智能化、数字化改造,对改造期内不高于其生产性设备投资以及研发投入总额的8%给予资金支持。目前我市正在研究起草新一轮产业支持政策,加快推动创新药和仿制药研发制造。

下一步,我市将加快出台新一轮产业支持政策并认真组织实施,支持远大医药牵头的中南部药联体发展壮大,引导有条件的医药企业聚焦临床急需用药进行研发和产业化,服务医药企业创新产品市场推广应用,持续提升我市小品种药(短缺药)生产基地保障能力。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5年731日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