感谢您对我市氢能产业发展的关心,我市十分重视氢能产业的发展。截至2023年底,武汉市拥有约40余家氢能产业领域重点企业,基本构建“制储运加用”氢能产业链;全市已推广使用氢燃料电池车528辆;在建及建成加氢站14座。2023年,氢能产业链主营业务收入达到60亿元,同比增长25%。武汉市氢能产业综合竞争力排名位列全国第一方阵。根据您提出的建议,我市将从加强政策体系建设、加强氢能产业要素协同、加快应用场景突破等方面做好以下工作:
一、加强政策体系建设
一是制定促进产业发展政策。加快出台《武汉市氢能产业发展三年行动方案(2024-2026年)》,并大力实施《2024年全市氢能产业发展工作任务清单》。以目标为导向,加快产业核心技术突破、搭建创新平台、加强示范应用、优化产业发展环境。
二是探索按照能源属性对氢气进行管理。加快印发《武汉市加快构建新型能源体系实施方案》,创新氢能产业发展和应用模式;支持将作为能源使用的氢气和作为工业原料使用的氢气分开对待,开展明确氢气能源属性试点;探索解决明确氢气能源属性面临的安全管理、标准化等问题。
三是加快出台《全市加氢站布局规划》,完善氢气补给体系建设;优化全市加氢站建设管理办法,简化加氢站建设审批流程,逐步构建全市加氢基础设施网络。力争2024年新建加氢站8座(含3座续建)。
二、加强氢能产业要素协同
一是强化产业链协同。加强东风与712所、三峡集团、国电投等氢能产业链龙头企业强强联合,推动氢燃料电池汽车生产使用协同发展;引导氢燃料电池整车企业制定供应链本土化战略伙伴计划,强化上下游协同合作,培育一批重点骨干企业。
二是支持氢气制储运技术协同。鼓励国电投绿动、国网、武钢气体、三峡集团、中石化等发展先进绿色制氢技术,加快对氢气提纯设备,70兆帕加氢站设备等关键设备的研发。支持中车长江开展液氢罐箱运输技术研发,支持武汉氢阳液态有机溶剂储氢技术规模化运用,提升氢气的经济运输半径。
三是构建氢能检测配套能力。加快建设武汉市车用氢气瓶检测中心、国家氢能源动力系统质量检测检验中心,保障氢能制储运用的安全。
三、加快应用场景突破
(一)加大交通领域推广力度
依托东风汽车、宝武集团、中石化,在相关港区和武钢、中韩石化等重点区域打造中重载燃料电池商用车推广应用示范点。支持湖北氢动力、融通汽车通过平台租赁方式推广物流车、通勤车。支持全市公共领域全面新能源化方案中采用氢燃料电池车型。依托安捷物流打造“武汉-宜昌”的燃料电池牵引车运输线,推动建设“武汉-襄阳(十堰)-宜昌-武汉”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圈。2024年全市氢燃料电池汽车保有量突破1000辆(新增500辆),其中港口码头、厂区物流、客运通勤等领域力争新推广400辆以上;高速公路领域新推广100辆。
(二)积极推动工业领域替代应用
支持宝武以氢作为还原剂开展氢冶金技术研发应用,促进钢铁行业结构优化和清洁能源替代。引导中韩石化,拓展富氢原料来源,推动石化化工原料轻质化,扩大化工领域氢能替代化石能源的应用规模。
(三)支持其他领域推广应用
支持三峡集团、武汉电力公司、万兆光能探索氢气储能、氢能热电联供、氢混燃气轮机等,开展氢储能在可再生能源消纳、电网调峰、绿色数据中心等场景的应用。探索氢能在家庭生活领域的示范应用。面向全社会加强氢能源的常识普及,提升全民对氢能在低碳环保、节能高效等方面的认识度和接受度,做好宣传引导。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1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