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027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7-20 11:24
分享:

我市积极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突破性发展近年来组建了市965”产业体系汽车制造和服务产业链(含氢能)链长制工作专班、市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工作专班和市汽车产业转型升级工作专班,分别由市委刘子清常委、市委曾晟秘书长和市政府汪元程副市长任专班领导,统筹推进汽车产业发展工作。出台了《武汉市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突破发展工作方案》《武汉市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等方案文件,着眼打造具有世界影响力的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城市,主要做了以下工作。

一、大力推动本市车企加速转型新赛道

(一)推进传统车企加快转型。贯彻落实国家、省2024年中央预算内、超长期国债等政策,多次赴国家、省汇报我市汽车产业发展情况,积极争取国家对我市汽车及零部件重点项目建设的支持。目前东风公司正在实施转型升级三年行动,将经营重心从合资品牌转向自主品牌,加速向新能源化转型。加快推进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集群建设,支持东风公司成立研发总院,打造全球创新中心,构建新一代汽车原创技术策源地。东风本田投资新建新能源汽车工厂,目前已进入设备调试和试生产阶段。今年上半年,全市累计生产新能源汽车14.2万辆,同比增长84.3%,新能源汽车产量占比29.4%

(二)大力培育爆款品牌。实施新能源汽车以旧换新等促消费政策,举办华中国际车展,汽车下乡巡展、2024汤逊湖汽车创新大会、第二届新能源汽车产品推介会等活动,不断擦亮汉产车名片。东风公司发布全新电动“eπ”品牌新能源高端越野品牌猛士、东风本田新能源品牌“灵悉”,推出奕派007/008、风神L7、岚图FREE 318等新车型。上汽通用已投产别克E5E4凯迪拉克傲歌岚图累计产销已突破10万辆,正在实现第二个10万辆目标,今年上半年岚图累计销量同比增长102%;吉利路特斯豪华品牌EletreEmeya,猛士高端新能源越野平台产量稳步提升。

(三)支持企业抢占高压快充、氢能新赛道。在《突破性发展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三年行动方案》中,将我市具备产业基础的高压快充、氢燃料电池汽车等作为重点突破方向。高压快充方面:岚图等整车厂已自研800V超级快充技术,2021年已有800V超级快充桩和样车下线,计划今年搭载在知音车型上;长飞半导体公司第三代化合物半导体项目正处于谋划实施阶段;盛隆电气已与华为数字能源投资成立盛创光速,生产水冷超充设备;武汉合智数字能源公司已具备1000V超级快充充电桩的生产能力,并实现小批量生产;九峰山实验室2021年已完成碳化硅(SiC)二极管流片,并布局800V1200V碳化硅(SiC)功率半导体器件的设计研发。氢能方面:全市已集聚了40余家氢能产业重点企业和科研院所,具备了氢气的制储运、燃料电池膜电极、质子交换膜、电堆、系统等核心零部件和整车制造等全产业链资源。近年来发布武汉氢阳能源世界首台常温常压液体有机储氢燃料电池物流车712所全国首艘氢燃料电池船舶氢舟1东风公司国内首款全功率燃料电池乘用车东风氢舟等创新产品。全市累计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528辆,在公交车、通勤客车、冷链物流车、环卫车、货运等领域形成规模化运营。建成加氢站9座,其中合建站6座,油-氢-电多能源综合补给已成为武汉市特色。

(四)支持汉产车出海。2024上半年全市汽车出口量约4万辆,同比翻番,出口车型有燃油、混动、纯电,出口至100多个国家和地区。今年举办中外企业家车谷论坛、“我为企业找市场-出海俄罗斯对接交流会”、中欧中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合作交流座谈会、2024武汉中德国际产业园汽车软件与生态大会、2024中国车谷跨境电商培育行动交流会等活动,助力拓展海外市场,打造跨境合作、双向赋能合作新典范。岚图是央企中首个出海、深耕欧洲市场的高端电动品牌,先后进入挪威、芬兰、丹麦、荷兰等国市场,展现出量价齐升的良好态势;豪华电动越野车猛士917已顺利通过欧盟ECE和中东GSO整车认证;今年下半年吉利路特斯汽车将进入日本、韩国、美国、加拿大等全球主流汽车消费市场。

二、聚力优化产业链供应链,做强产业发展支撑。

(一)突破发展车规级芯片。印发《促进车规级芯片创新发展的实施方案(2023-2025)》,将车规级芯片作为突破发展重要方向;深化“车谷”与“光谷”双向联动,举办“武创荟”双谷联动、2024年车规芯片专场对接活动黑芝麻与芯擎科技的自动驾驶芯片和智能座舱芯片均已流片并实现与东风公司、吉利汽车配套。东风公司牵头组建省车规级芯片技术创新联合体,完成国内首款基于RISC-V的车规级MCU芯片设计,实现3款车规级芯片流片,形成面向车身电子、驾驶信息和动力安全领域的车规级芯片系列,联合体自成立以来,成员单位从9家企业增长为63家。

(二)加大技改扶持力度。上汽通用武汉工厂技改奥特能新能源车平台,已投产别克E5、E4、凯迪拉克傲歌。东风日产在汉建设云峰工厂,新增新能源车与燃油车共线产能30万辆。2023年汽车领域共78个企业获得市级技改奖补资金,其中58个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工厂领域项目,岚图等4家企业入选全市标杆智能工厂,占全市的40%。根据今年4月初财政部工信部《关于开展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工作的通知》,我市成功入选2024年度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并将汽车行业部分重点项目列入申报方案,上报国家部委。

(三)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实施车规级自动驾驶芯片、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计算平台等市科技重大专项项目。上汽通用进一步加强武汉基地研发中心建设,博世华域、华域视觉从生产车间研发+制造转型,在江夏建成博世华域一基地两中心(制造基地、智驾中心、汽车软件研发中心)、华域视觉研发中心。鼓励市场主体进行推广模式创新,引导国家电投公司在我市设立氢动力科技平台公司,通过融资购车、租赁运营的模式,进行市场化推广氢燃料电池汽车。东风联合一汽、三峡、武汉经开区共同组建电池银行企业,开展电池租赁、运营、电池梯次利用及回收、大数据管理等业务,通过持有和运营电池资产,形成换电运营新模式。

三、加速布局智能网联,抢占行业制高点。

我市积极谋划发展智能网联汽车,近年来获批国家级智能网联汽车(武汉)测试示范区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协同发展试点(双智试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城市。在2023年首批“双智试点”城市综合评估中,我市排名全国第二,获评“优秀”等级。

(一)不断丰富应用场景。目前,全市已在武汉经开区、东湖高新区等13区开放测试和示范应用道路3379公里,位居全国前列,武汉成为国内首个实现智能网联汽车机场自动驾驶接驳、跨江运行的城市。开展自动驾驶乘用车、自动驾驶微公交、全域智慧公交、无人驾驶末端配送、港口无人驾驶物流等7大类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应用以及19个具体应用场景。已经向东风、百度、小米等21家运营企业发放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常态化运行车辆601辆。建成占地1312亩、全球唯一一个T5级测试场与F2级赛道相结合的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建成车路协同道路191.6公里,建成国内最大且网络性能最好的5G车联网专网。推动城市数字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试点工作,完成全市域8569平方公里二维底图、CIM白模和1200平方公里CIM精模建设,并集成行政区划、城市道路等数据,形成统一工作底图,为智能网联汽车发展应用提供坚实数据基础。建成覆盖全市的北斗地基增强系统,含市内31个北斗地基增强站和周边11个共享站,可提供用于网联汽车厘米级至亚米级定位和用于测量基准和监测等场景的静态毫米级定位。

(二)支持创新发展。统筹智慧城市总体规划,组织编制了《武汉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为促进智慧城市和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提供数据支持和技术保障,武汉市已获批“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创新发展试验区”和“国家人工智能创新应用先导区”,成为全国九个“双区”建设城市之一,全市目前已建/在建7个智算中心和1个超算中心。建成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一期软件总部基地,推动自动驾驶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开放创新平台华中区域中心落地。全市已集聚智能网联汽车重点企业160多家,涵盖关键零部件、智能座舱、车路协同、高精地图与定位、自动驾驶等产业链上下游关键环节,智能网联汽车融合发展的全产业新生态雏形显现。

(三)前瞻布局汽车数据安全工作。车城网平台作为汇聚基础设施、路侧设施、网联车、地理信息等动、静态数据的基础平台,在数据安全方面形成了以下成果:一是加强数据分类分级。对不同类型的数据根据重要性划分为三类三级,确保高级别数据不会被非授权人员访问,防止数据泄露滥用,提高数据的安全性和可控性。二是强化数据安全保护。主要使用数据保密、网络传输加密、终端设备CA认证等技术、防火墙、安全审计和重要数据备份等技术,降低数据的泄漏、丢失、篡改和病毒攻击的风险。三是健全数据开发标准。明确数据开发的过程、规范化的操作流程,对于个人敏感数据、图像数据、视频等重要数据资产进行对应的脱敏处理。四是形成数据安全共享机制。对感知数据、数据平台、实时事件等进行接口加密封装,支持直接对接第三方平台或者其他公司业务需求,进而实现数据开放、共享机制的目标。

四、下一步重点工作和计划

一是加强筹划领导。聚焦加快产业转型升级,弥补短板弱项,推进产业实现突破发展。优化《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管理实施细则》,降低企业创新成本。力争《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发展促进条例》年内通过市人大审定,从法律层面对数据的记录、存储、上传、收集等进行规范。二是提升产业发展能级。支持传统车企加快转型。加大新能源领域投入,实现东风自主品牌新车型100%电动化;加快岚图知音、探界者EV等新车型投产上市抢抓“出海”机遇以湖北国控、湖北楚象、长江汽车供应链三大供应链平台建设为抓手,加大对海外的品牌宣传,助力开拓重点国家和地区的汽车出口。三是提升产业创新水平。围绕智能网联、车规级芯片、汽车操作系统、氢燃料电池等重点领域组织实施市科技重大专项、重点研发计划和知识创新专项。积极推动整车企业研发生产超级快充车型,加快推动超充充电桩投产。深化车谷光谷双向联动,开展供需对接活动,重点推动通信、人工智能、智能座舱、高精地图、北斗导航等领域优势企业与整车企业协作配套。四是提升基础配套能力。依托两个100平方公里工业园区建设,打造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特色园区;高水平规划建设中国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武汉智能汽车软件园二期加强补能设施建设。新建加氢站8座(含3座续建),建设市充电基础设施服务平台;前瞻布局高压快充设施;支持企业加大换电基础设施投入。继续在中重载、中远途商用车领域开展燃料电池汽车示范应用。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0日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