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感谢您对武汉市算力服务及相关产业发展的关心和支持,所提建议对抢抓人工智能发展机遇,在算力产业生态上抢占先机,加快我市算力产业布局,成为数字经济时代关键生产力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近年来,我市主要从以下方面开展相关工作:
一、统筹算力建设布局
我市已于2024年1月印发《武汉市推进算力基础设施及应用产业高质量发展行动方案(2024-2025年)》(武政办〔2024〕9号),提出打造中部算力高地的城市定位。从优化基础设施布局、聚力攻关关键技术、优化提升服务质量、推动示范园区建设、创新推广应用场景及推动绿色安全发展六个方向明确17项重点任务。明确了全市算力“3+N”布局,即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武汉临空港开发区3个算力核心区和N个边缘人工智能特色园区;提出了适度超前布局超算中心和智算中心,引导边缘计算中心“云边端”一体化布局,并加快构建城市级高速全光低时延运力网络,推动武汉—宜昌高速直连链路建设。
二、推动算力公共服务
一是算力服务企业方面,我市现有高性能算力中心7个,算力服务企业22家,其中中国电子云(第31名)、中贝通信(第47名)2家企业进入全国算力服务企业综合竞争力50强榜单,数量位列全国第五,中部第一。二是算力服务平台方面,东湖高新区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已经获科技部正式批复为国家新一代人工智能公共算力开放创新平台,累计对接服务极目智能、楚精灵等超过200家人工智能企业,在智能制造、智慧交通、智慧城市等领域完成140个人工智能创新方案认证和迁移。同时,按照“政府主导、企业投资、市场运作”的方式,武汉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已正式上线运行。
三、加强算力供需对接
一是2023年,由武汉市经信局、武汉市科创局联合组织开展“人工智能要素伙伴计划”,发布了我市首批“算力伙伴、数据伙伴、模型伙伴”人工智能要素伙伴计划成员30家,其中算力伙伴14家,推动面向重点行业的大模型应用落地,推动人工智能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二是为加强供需对接,我局还持续开展走访调研、问卷调查、座谈交流等活动已10余场,分行业、分领域举办供需对接活动5场。
四、推动算力技术攻关
一是组建创新联合体。市科创局将智能算力产业链作为市科技重大专项,以“揭榜挂帅”形式,支持黑芝麻智能联合东风公司、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车规级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涉及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支持达梦数据联合精壹致远、华中科技大学等单位组建创新联合体,协同开展高端数据库关键核心技术攻关。二是支持技术创新与研发。市科创局组织实施市重点研发计划和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支持在汉人工智能企业围绕国产图形处理器、边缘服务器、算网一体等智能算力领域开展技术研发,近两年已立项“基于国产GPU云的AI计算平台”等多个算力相关研发项目;支持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开展多模态大模型领域理论研究和技术创新,发布全球首个全模态大模型“紫东太初”2.0以及“江城洛神”“百变悟空”等AI内容创造和个性化作图平台。
五、推动算力人才培养
市人社局积极支持高性能计算、AI基础与AI芯片、智能计算软件等产业相关人才申报国家、省、市级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和享受政府津贴专家,并对入选人员发放津贴,为武汉加快培育数智新质生产力提供坚实人才支撑;还支持算力领域行业引领作用突出、社会经济效益显著、创新潜力突出的企事业单位申报博士后工作站、创新实验基地等平台,以与博士后流动站联合培养更多高素质、创新型、复合型青年人才。
在政府和企业的共同努力下,截至目前,我市高性能算力规模达到2425P,已建成“千卡集群”算力中心2个,正在规划1个万卡异构算力集群,算力规模增长迅猛,人工智能相关科研、产业生态不断完善,具备较好的应用基础。但也存在算力赋能产业作用还不够充分,应用创新示范带动还不够等问题。
下一步,我局将会同市科创局、市人社局、市发改委等相关部门,持续强化算力设施布局,加强算力调度统筹,提升算力服务能力,培育算力服务企业及深化算力赋能行业相关工作,为加快建设我市算力生态链,夯实数智生产力底座提供有力支撑。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17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