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三次会议第JY20240128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7-27 10:55
分享:

近年来,我市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关于支持民营经济发展的决策部署和省委、省政府工作要求,坚持“两个毫不动摇”,围绕“纾困、培优、服务”三位一体抓,全市民营经济总体呈现出“稳中有进,稳中向好”基本态势,成为加快推动“三个优势转化”,重塑新时代武汉之“重”的重要支撑。您提出的建议十分中肯,对推动我市民营经济发展有重要指导作用。

一、关于大力营造有利于民营经济发展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一是坚定发展信心。市委、市政府把培育好发展好中小企业民营经济放在重要位置,重视程度前所未有。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多次专题调研中小企业工作,实地考察了40余个园区载体及上百家企业,并提出明确指示,要把中小企业作为促进产业转型和经济发展的重要载体;组织召开全市民营企业座谈会,要求全市以更大决心、更优环境、更好服务促进中小企业和民营经济做大做优做强。

二是强化宣传引导。组织市属媒体通过开设专栏、开展访谈等多种形式,深入持续开展对我市民营经济的宣传报道。长江日报开设“在场——践行习近平经济思想企业调研行”“新质生产力武汉现场”“武汉群英会”“中小向‘新’”等专题专栏,推出《武汉汽车芯片企业争先上市》《撸起袖子加油干!武汉中小企业力拼龙年首季“开门红”》等系列报道。武汉广电《周末会客厅》栏目邀请多位在不同领域取得显著成就的民营企业家,分享他们的创业故事和经验。《创业武汉》栏目加大对政策措施的解读力度,邀请相关部门负责人、经济专家等,对最新政策进行深度剖析,帮助市民更好地理解政策精神,把握发展机遇。

二、关于持续优化营商环境,增强企业获得感

一是破除市场准入壁垒。按照国家关于全面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决策部署,全面做好贯彻实施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制度的各项工作,严格落实“全国一张清单”管理模式,不得违规另设市场准入行政审批,清单之外的行业、领域和业务等,各类市场主体皆可依法平等进入。通过组织开展隐性壁垒排查和建立案例归集和通报制度,未发现市场准入负面清单所列事项之外违规设立的市场准入类行政许可和违规设置的各种市场准入类门槛的情况。2021年起,国家发展改革委通报的六批共105个违背市场准入负面清单典型案例及核查线索均未涉及我市。

二是强化政企沟通机制。设立周五“民营企业家接待日”、亲清政商关系恳谈会和茶餐叙对话平台,集中受理民营企业生产、经营、发展中遇到的困难问题,听取对全市经济发展和营商环境的意见和建议,积极为企业纾困解难。升级“汉企通”平台,持续扩充完善政策库、资源库、企业库,开设“服务工作站专区”,上线“专员帮办”服务专区,搭建工业企业“小进规”培育服务平台,上线“汉企驿站”小程序,依托“千局联千企”“万名干部联系服务万家企业”,线上收集转办企业问题2221条,解决问题2139条。

三是优化“企业开办”服务。积极推动构建线上“一网通办”、线下“一窗通办”的企业开办一体化服务体系,实现企业开办“只进一网,只跑一窗,一次办结”。创新企业开办“1050”标准,企业设立7个环节实行“一表申请、一窗出件、0.5日办结、零收费”,赠送一套多枚印章,免费发放电子营业执照和电子印章等,截至目前,为新设市场主体减免费用9587.72元。

四是健全助企服务体系会同各区建立了612个服务工作站、设立1734名服务专员,初步构建贯穿市、区、街、站的四级中小企业服务体系;积极推动各区创新服务模式,武昌区“零号员工”、硚口区不打烊“店小二”、汉阳区“知音帮帮团”、青山区“首席服务员”等模式得到企业好评。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7日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