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0年11月,首届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在武汉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在贺信中指出,“5G与工业互联网的融合将加速数字中国、智慧社会建设,加速中国新型工业化进程”。在总书记贺信精神的科学指引下,在工信部及省市领导的坚强领导和关怀下,武汉市积极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取得阶段性进展,相继获批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等国家级重要战略任务,连续两年因建设信息基础设施推动产业数字化成效明显获国务院督查激励。
一、工作举措
一是加快全市数据制度建设。围绕做好数据归集治理、合规高效流通等方面内容,组织编制《公共数据管理实施细则》《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制度》《数据产品登记管理细则》等急用先行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我市数据基础制度。组织开展全市“数据大会战”。参考先进城市经验,加快制定全市数据大会战工作方案,深入摸清资源底数,理清行业高价值数据集分布情况,分类梳理绘制全市数据资源“一张图”。推进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制定公共数据通用标准,推动数据分类分级治理,形成高质量数据集,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固化形成公共数据管理制度规范。举办三届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促进开放数据创新应用,激活数据潜能。
二是推动5G+工业互联网数据汇聚共享。我市已建成武汉市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涉及包含商贸流通、气象服务、科技创新、教育文化、资源能源、医疗卫生、安全卫生、信用服务等数据领域。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数据融通共享,我市建成并运行市大数据能力平台,涉及79个委办局/区的640余个组织机构,服务总次数92亿次,汇聚140亿余条数据资源,全市日均共享数据超8000万条。在工业数据汇聚共享方面,目前我市正联合江汉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汉落地中部首个面向工业数据要素登记的区域级节点,打造工业数据要素登记武汉中心,打造工业数据登记、评估、金融、交易、跨境等全环节的工业数据要素市场武汉模式。
三是保障网络和数据安全。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相关要求,搭建智慧城市基础平台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市大数据能力平台进行了全方位的防护。建成了集数据分类分级、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库审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安全管理中心,对访问数据库的行为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和异常行为阻断,有效保障了市大数据能力平台业务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充分发挥网络安全统筹协调联动工作机制作用,探索5G、大数据、工业互联网等新技术赋能网络安全,扎实开展全市网络安全风险集中排查、事件追踪和研判分析,督促整改网络安全隐患事件。精心策划组织网络安全宣传周活动,加强《网络安全法》《数据安全法》等法律法规宣传普及。开展网络安全云讲堂、大 V 共话网络安全、网络安全主题灯光秀、网络安全“七进”等多种活动,特别是深入推进网络安全进企业活动,有效提升企业人员网络安全意识。
四是强化5G+工业互联网技术创新。支持国家级创新平台建设,分别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运营。联合武汉经开区,推动成立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武汉经开区中心,推动“5G+工业互联网”融合发展。持续推进市科技重大专项,支持烽火通信牵头联合高校院所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开展“新一代5G+工业互联网融合网络系统关键技术攻关”,提升我市工业互联网产业支撑能力。强化科技成果转化,对中国信科“5G承载网用新型自主超大尺寸、绿色环保、多用途光纤预制棒的关键制备技术”重大科技成果进行转化。完成新型绿色环保OVD制棒技术发展完善、立式OVD制棒装备改进和技术熟化、真空烧结装备改进和技术熟化、VAD制备超大尺寸光纤预制棒芯棒工艺开发等研究内容。推动建成规模化生产的超大尺寸光纤预制棒生产线,优化我国“光棒﹣光纤﹣光缆”完整产业链布局,解决高端光棒产能供应不足、受制于外的问题。
五是强化政策支持。2021年印发《武汉市推进5G+工业互联网发展打造未来工厂行动计划(2021—2023年)》,重点支持5G在工业领域的融合应用。2022年印发《武汉市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支持5G、工业互联网应用项目,提出开展数字经济应用场景“ 揭榜挂帅” 行动,给予资金补贴。2022年印发《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6年)》,提出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在资金支持。2020年起武汉市深入贯彻落实湖北省“数字经济13条”政策,对运营商5G基站建设给予持续补贴。先后在全市技术改造、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专项资金中,重点加大对应用5G、工业互联网开展数字化转型的奖补力度。截至目前,全市在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下一步,我市将推进印发《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4-2027年)》,重点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把建设制造强市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生产性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
一是开展网络基础设施提能升级行动。构建“公专并举”的高质量5G网络,持续完善5G网络覆盖广度和深度,同步推进5G行业虚拟专网建设部署。引导基础电信企业向个人、企业用户推出质高价优的服务套餐,持续推广5G终端,5G个人用户普及率超过90%,5G流量占比达到70%。加强网络先进技术应用,全面提升网络建维优化水平,加快新型数字化室内分布系统建设,加快优化调度算法,加强终端新技术试验,更好适配网络协议,满足多层次网络消费需求。加快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引入,推进网络运营维护智能化,保障网络服务质量稳定供给。
二是实施网联赋能水平提升行动。优化工业网络基础能力,推动企业内网改造,鼓励工业企业运用5G 工业专网、工业确定性网络、工业光网、边缘计算、信息模型等新技术改造内部网络,推动企业信息技术网络与生产控制网络融合。开展工业互联网标识贯通计划,加强标识解析系统与工控系统、工业软件、管理系统的适配,推动企业内生产、加工、运输、检测等环节上标识,争创国家“5G+工业互联网”融合应用先导区。推动园区提档升级。推动园区整体提升智慧化水平,结合感知化、互联化、智能化手段,推进5G+工业互联网智慧园区建设与运营,实现管理、运营和服务等全流程数字化,打造不少于5个万兆智慧园区/楼宇。
三是实施生态提质行动。大力引培5G+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商,加大“双招双引”力度,鼓励国家级工业互联网研究机构、国内优质5G+工业互联网应用服务商在我市设立区域总部或子公司。遴选一批数字化诊断咨询服务商、解决方案集成服务商、专业软件服务商,培育30家“智改数转网联”领军服务商。持续开展“三化技改”技改示范推广、供需对接和建设辅导活动,通过现场观摩、剖析案例等形式推广智能化改造示范案例。 持续高水平举办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常态化开展5G、工业互联网等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领域的供需对接、招商推介、示范推广等各类活动。编制全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典型案例集和数字化转型发展白皮书,扩大示范带动效应。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