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三次会议第20240647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7-23 10:21
分享:

近年来,我市高度重视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工作,积极推进“工业上楼”、“数据下沉”工作,构建了龙头企业智改+中小企业数转+工业互联网赋能的体系化推进体系,先后获批中部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产业数字化转型取得阶段性成效。

一、工作情况

一是强化政策牵引作用。成立由市委书记、市长任主任的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相继出台《武汉市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若干政策》《加快促进企业技术改造若干支持政策》《深入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建设制造强市实施方案》等系列文件,将信息化与工业化融合作为数字经济、新型工业化发展的重点内容。先后发布全市技术改造、工业互联网、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专项资金,加大对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奖补力度,在基础设施、融合应用、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安全保障等方面谋划实施了一批重大项目。

二是完善新型数字基础设施建设。持续深化双千兆城市建设。武汉是工信部首批5G规模试验网五大试点城市,是三大电信运营商全部取得5G试点资格的城市,并在全国首批启动广电5G网络业务,近年来我市持续开展“网络共进攻坚”“5G提质升格”行动,截至今年6月,全市5G基站数量累计达4.7万个,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34.45个,5G个人用户普及率达66.97%。不断提升产业基础设施效能,在全国率先落地工业互联网标识解析国家顶级节点、“星火·链网”武汉超级节点,截至今年6月底,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二级节点累计接入39个,累计标识注册量为210亿个,累计接入企业节点接近2.28万家。

三是积极推进“工业上楼”工作。开展产业需求调研,结合我市产业发展实际,编制《武汉市“工业上楼”产业引导指南(试行)》,提出“工业上楼”产业目录和细分领域“上楼”适应性指南,便于各区按图索骥明确产业定位,指导项目遴选适宜“上楼”的企业入驻。同时,配合市城建局围绕企业需求开展调研,编制《武汉市“工业上楼”建筑设计指南》,指导项目规划方案制订和建筑设计。为确保工业楼宇姓“工”,防范“炒楼”“炒地”,便于各区对照标准摸排项目,拟定《“工业上楼”项目管理与目标考核办法(试行)》,明确“工业上楼”项目的标准,提出用地性质为M1或M0、产业用房占比不低于75%、工业企业使用面积不低于50%、自持比例不低于50%等要求。组织各区对照标准开展项目梳理和认定,制订规划审批、容积率调整等实施细则,优化审批流程,提高审批效率。组织各区开展政策宣贯,引导企业对存量用地再开发,按“工业上楼”标准进行改扩建,各区先后报送“工业上楼”项目35个,目前已有24个项目纳入年度计划。

四是促进数据资源共享开放。我市已建成武汉市公共数据开放共享平台,涉及包含商贸流通、气象服务、科技创新、教育文化、资源能源、医疗卫生、安全卫生、信用服务等数据领域。同时为进一步促进数据融通共享,我市建成并运行市大数据能力平台,涉及79个委办局/区的640余个组织机构,服务总次数92亿次,汇聚140亿余条数据资源,全市日均共享数据超8000万条。按照网络安全等级保护三级相关要求,搭建智慧城市基础平台网络安全防护体系,对市大数据能力平台进行了全方位的防护。建成了集数据分类分级、数据访问控制、数据库审计等功能于一体的数据安全管理中心,对访问数据库的行为进行安全风险分析和异常行为阻断,有效保障了市大数据能力平台业务数据的合法、合规使用。

五是不断推进产业链协同转型。每周组织开展“周五之约”,定期分区分行业开展“数转赋能行”“数转场景荟”活动,赴园区开展工业互联网一体化进园区“百城千园行”专场活动,积极推进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开展数字化转型招商引资、供需对接、产融合作。每年举办“绽放杯”5G应用征集大赛湖北区域赛、工业互联网标识大会等细分领域重要活动,营造数字化转型发展氛围。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市将推进印发《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4-2027年)》,重点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把建设制造强市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生产性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今年重点是在“点”上打造转型标杆样板。2025年,“以点牵线”推动重点产业链协同改造取得突破。2026年,“以线带面”推动园区/集群连片成带、集聚转型初见成效。到2027年,“以面扩体”形成整体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生态,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引领带动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数字核心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一是实施数字化转型提档行动。围绕企业、产业链、园区/集群等不同主体提出差异化的转型路径。链主企业开展全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打造60个标杆智能工厂。中小企业开展单点的数字化转型,覆盖1000家企业。产业链以“一链一节点一平台”为底座带动上下游协同转型,打造10个链式样板。园区/集群推进数字场景共建、数字公共服务共享,打造10个以上高标准数字园区。

二是实施数字供给能力提升行动。从技术攻关、软件、硬件、人工智能等四方面突出转型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技术攻关方面,新建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软件方面,利用数字化转型带动工业软件收入超过350亿元。硬件方面,聚焦智能装备推广、工业母机国产替代、人形机器人整机规模应用三个方向。人工智能方面,以人工智能要素伙伴计划为抓手打造10个轻量化工业应用模型。

三是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提能行动。从信息网络、工业互联网、算力三方面筑牢转型基础。推进“万兆城市”建设,推进5G-A和50G-PON的应用,建设100家5G工厂。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多层次发展体系,开展标识“贯通”计划。强化算力调度应用,建成4个“单池千卡”集群,规划1个“单池万卡”集群。

四是实施数字转型生态提质行动。从场景、服务商、数据、人才、金融、安全六方面营造转型生态。组建全市应用场景开放和创新办公室,在制造业率先开展应用示范。培育领军服务商,推动工业企业迈向两业融合龙头企业。完善数据制度建设,开展工业数据要素登记确权。组织“百企万名”助才行动,推动数字化转型培训惠及超过1万人次。推出“数字贷”“数转贷”等金融产品,推动数字化转型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级分类,管理企业超过100家。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3日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