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工作举措
一是加快数据制度建设。围绕做好数据归集治理、合规高效流通等方面内容,组织编制出台《公共数据管理实施细则》《公共数据授权运营管理制度》《数据产品登记管理细则》等急用先行制度,逐步建立健全我市数据基础制度。组织开展全市“数据大会战”。参考先进城市经验,加快制定全市数据大会战工作方案,深入摸清资源底数,理清行业高价值数据集分布情况,分类梳理绘制全市数据资源“一张图”。推进数据“全量全要素”归集,制定公共数据通用标准,推动数据分类分级治理,形成高质量数据集,赋能实体经济发展,固化形成公共数据管理制度规范。举办三届公共数据开放创新应用大赛,促进开放数据创新应用,激活数据潜能。
二是推进企业数字化转型。构建了龙头企业智改+中小企业数转+工业互联网赋能的体系化推进体系,先后获批中部唯一的工业互联网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国家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试点城市、国家制造业新型技术改造城市试点。构建“未来工厂”四级梯队体系,数字化产线累计打造201条,示范智能项目累计达到102个,标杆工厂累计打造20家,国家数字领航企业2家。实施数字化赋能中小企业行动,印发并实施《2023 年武汉市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城市试点实施方案》,选定光通信制造、汽车零部件、生物医药等4个优势产业作为试点行业。启动“1+4”平台体系建设,即1个公共服务平台和4个试点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我局联合江汉区、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在汉落地中部首个面向工业数据要素登记的区域级节点,打造工业数据要素登记武汉中心,打造工业数据登记、评估、金融、交易、跨境等全环节的工业数据要素市场武汉模式。
三是以人为先服务企业促进产教融合。鼓励重点产业领域企业招引本地职业院校毕业生,培养高技能人才队伍,鼓励行业企业参与专业建设、课程开发、教学实施、实训实习、质量评价等协同育人全过程。积极承担“武汉英才”制造业领域人才推荐,面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高端装备等行业关键核心技术领域急需紧缺人才,尤其是产业发展和技术攻关的领导人才,组织开展工信部海外高层次人才计划申报,共推荐63名高端人才。联合市委人才办,持续开展“科技副总”选派工作,针对企业提出的技术难题,选派了四批共377名“科技副总”,累计为企业解决技术难题960个,促成科技成果转化470个,为企业培训人才4600余人。举办3场校企对接华中科技大学专场活动,组织与专家团队进行精准对接及洽谈合作,促进人才供需精准对接。
四是数字化转型人才引育。大力推进数字技能培训,实施“职业技能提升行动”,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创新技师等培训,依托企业、高校推进“招工即招生、入企即入校、企校双师联合培养”的新型学徒制培训,搭建工学一体化培训平台,去年累计开展数字技能培训2万余人次。深入推进“学子聚汉”工程,围绕先进制造业用人需求,搭建企业、高校、毕业生供需对接平台,为制造业企业输送人才。
二、下一步工作举措
下一步,我市将推进印发《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升级实施方案(2024-2027年)》,重点以推进信息化与工业化深度融合为主线,以智能制造为主攻方向,以工业互联网等新型基础设施为关键底座,把建设制造强市同发展数字经济、产业数字化、生产性服务业有机结合起来。明确今年重点是在“点”上打造转型标杆样板。2025年,“以点牵线”推动重点产业链协同改造取得突破。2026年,“以线带面”推动园区/集群连片成带、集聚转型初见成效。到2027年,“以面扩体”形成整体推动制造业数字化转型的发展生态,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改造全覆盖,引领带动全市软件和信息技术服务业发展,数字核心技术和产业支撑能力大幅提升,建成全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标杆城市。
一是实施数字化转型提档行动。围绕企业、产业链、园区/集群等不同主体提出差异化的转型路径。链主企业开展全流程的智能化改造,打造60个标杆智能工厂。中小企业开展单点的数字化转型,覆盖1000家企业。产业链以“一链一节点一平台”为底座带动上下游协同转型,打造10个链式样板。园区/集群推进数字场景共建、数字公共服务共享,打造10个以上高标准数字园区。
二是实施数字供给能力提升行动。从技术攻关、软件、硬件、人工智能等四方面突出转型对产业的带动作用。技术攻关方面,新建一批省级制造业创新中心,组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软件方面,利用数字化转型带动工业软件收入超过350亿元。硬件方面,聚焦智能装备推广、工业母机国产替代、人形机器人整机规模应用三个方向。人工智能方面,以人工智能要素伙伴计划为抓手打造10个轻量化工业应用模型。
三是实施数字基础设施提能行动。从信息网络、工业互联网、算力三方面筑牢转型基础。推进“万兆城市”建设,推进5G-A和50G-PON的应用,建设100家5G工厂。完善工业互联网平台多层次发展体系,开展标识“贯通”计划。强化算力调度应用,建成4个“单池千卡”集群,规划1个“单池万卡”集群。
四是实施数字转型生态提质行动。从场景、服务商、数据、人才、金融、安全六方面营造转型生态。组建全市应用场景开放和创新办公室,在制造业率先开展应用示范。培育领军服务商,推动工业企业迈向两业融合龙头企业。完善数据制度建设,开展工业数据要素登记确权。组织“百企万名”助才行动,推动数字化转型培训惠及超过1万人次。推出“数字贷”“数转贷”等金融产品,推动数字化转型基金规模超过100亿。开展工业互联网安全分级分类,管理企业超过100家。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4年7月23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