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559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7-19 08:45
分享:

您提出的关于推进地下车库“入网”的建议收悉。经认真研究,现综合市人防办、市房管局的办理情况后答复如下:

首先,感谢您对武汉市地下车库移动通信网络信号覆盖的关心和支持,所提建议对推进我市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具有很好的参考价值和指导意义。

一、已开展的工作

(一)深化“千兆城市”建设,打造良好网络基础

近年来,市经信局联合市通管局深入打造5G、千兆光网“双千兆”城市,共同印发《全面推进武汉市“双千兆”城市建设行动计划(2021-2023年)》等文件。同时,会同市通管局采用通报、调度、政策支持等综合措施,指导督促运营商加大投入和建设力度,取得明显成效。2021年,我市获评全国首批“千兆城市”。2022年,我市全国首批实现农村行政村“村村通5G”。截至2023年6月,全市每万人拥有5G基站数达26.93个,城市地区10G PON端口占比突破70%,我市“双千兆”网络建设水平保持全国前列,为进一步全面提升网络覆盖质量奠定了良好基础。

(二)分批梳理需求,清单制推进重点小区地下空间覆盖

为深入贯彻湖北省网络强基赋能“春雷行动”有关要求,市通管局于2022年9月组织梳理汇总了我市首批有地下空间通信信号覆盖需求的小区共253个,督促通信运营商落实主体责任,按照清单积极开展网络信号覆盖和优化,市通管局定期跟进工作进展并协调解决实际问题。截至2022年底,首批清单中完成地下空间通信信号覆盖的小区已达239个,开通率94.47%,运营商共投入建设资金超3500万元。今年,市通管局将继续组织通信运营商重点聚焦电梯、地下室等特殊场景,加快移动网络基础设施建设,加强网络运行维护和优化,强化网络质量问题跟踪督办,持续开展网络信号补盲和网络速率提升工作,不断优化电梯、地下车库等室内5G网络覆盖,切实提升特殊场景的移动通信网络质量。

(三)从人防工程入手,开展地下空间信号覆盖试点

2022年9月,我局会同市通管局拜访市人防办,研究推进地下停车场信号覆盖事宜。市人防办高度重视,就地下人防工程信号差等问题进行了专题调研,并在人防部门自管的公用人防工程中进行试点探索。目前市人防办与中国铁塔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分公司共同制定了技术方案,拟为市、区人防部门投资建设的20多万平米公用人防工程安装通信设施,利用铁塔公司室内通信信号覆盖技术合作解决地下室等室内人防场景公网通信盲区或信号较弱的问题。目前,该项工作正在积极推进中。

二、下步工作打算

在市通管、城建、房管、人防、经信等多部门共同努力下,我市地下空间“入网”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进展,但缺乏相关强制性法规要求、市民“邻避效应”、地下车库通信配套不全、通信运营商进场难等问题仍然存在。下一步将重点推动以下工作:

(一)探索地方标准,推动通信配套设施依法建设

在住建部、我省均未在房屋建筑及人防工程竣工验收备案中对地下空间通信信号配套建设作出相应强制性规定的情况下,我局将积极配合市城建、通管、房管、人防等相关部门,研究探索完善地方标准,争取将地下空间移动通信设施建设、信号覆盖率等指标纳入建筑物通信配套工程相关技术标准,推动通信配套设施依法依规进入地下车库。

(二)兼顾多方需求,建立综合协调推进机制

地下车库作为小区公共区域,运维管理主体复杂,涉及相关业主、业主委员会及物业企业多方利益。我局将配合市通管局,鼓励通信运营商在房管部门的指导下,与业主委员会或物业企业签订相关协议,就设施设备维护管理、费用收取、责任义务等方面进行约定,明确各方责任权利,避免矛盾纠纷和“高价入场”现象。可探索建立小区地下空间移动通信网络设施建设“申报制”,即在条件具备且业主有明确需求的小区,由业主委员会或物业企业向运营商书面申报,运营商按照小区实际需求进场建设、优化覆盖。同时,鼓励和支持住宅开发商和小区物业利用光纤搭建地下空间无线局域网,迅速满足市民通信、安全等需求。

(三)加强科普宣传,积极化解邻避效应

我局将联合市通管局,继续组织运营商和铁塔公司,综合采用交通广播、短信、公众号、直播等方式加大5G基站电磁辐射科普宣传,努力消除市民对基站建设的误解,化解邻避效应,争取全社会对信息通信基础设施建设保护的理解和支持。督促运营商和铁塔公司高度重视市民相关投诉,加强关于基站辐射的投诉处理,在处理过程中加强宣传和疏导,尽力消除市民疑虑,营造5G建设的良好氛围。

地下空间通信基础设施的建设需要通管、城建、房管、人防及物业、小区业主等多方共同努力,我局将持续配合推动相关工作,不断提升市民群众的获得感,为推进我市城市治理数字化转型提供有力的网络支撑。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19日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