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党提出的《关于优化“专精特新”服务平台,促进中小企业“固基强链”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习近平总书记在《致2022全国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发展大会的贺信》中指出“中小企业联系千家万户,是推动创新、促进就业、改善民生的重要力量。希望专精特新中小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推动经济社会发展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近年来,我市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专精特新发展的重要论述,坚决落实国家、省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的各项政策措施,出台《武汉市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武政规〔2021〕17号),全方位对专精特新企业予以支持,做优企业服务,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在供应链延链补链强链中发挥更重要的作用。您提出进一步促进中小企业“固基强链”的4条建议十分中肯,非常及时,对于我们推进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工作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一、建设服务平台,完善服务体系
(一)完善“汉企通”服务平台。近年来,我市着力将武汉市中小企业公共服务平台(“汉企通”平台)打造成便企惠企的一站式服务平台,加力推进平台升级,聚合服务资源。截至2023年6月,平台已开通服务超市、政策超市、专精特新、应急资金、服务补贴券、万企育才、创业之家、创业天使导师、示范基地、运行监测与服务、两新党建等11个专区,广泛服务于全市中小企业的政策解读、资源对接、动态监测、信息交流等需求,为中小企业“找政策、找申报、找活动、找资源”提供了线上渠道。目前平台注册用户达到12.7万,聚集四类服务资源,服务机构、行业协会商会497家,服务场地149个,服务专家273名。已发布政策2050条、申报1271条、解读1824条,发布活动5203场,74114人次线上报名,62791人次扫码签到。
(二)建设完善线上专精特新服务专区。依托“汉企通”平台建设,建立专精特新专区,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了线上的综合服务平台。专精特新专区展示了全市专精特新企业名单、区域分布、发展状况,同时可一键链接到工信部“优质中小企业梯度培育平台”。遴选了63家优质服务机构进入专精特新专区服务机构库,发布专精特新服务产品200项,开辟服务动态、热点资讯专栏,更新专精特新政策动态、活动信息、企业和行业新闻等,为专精特新企业提供全方位线上服务。
二、开展调查研究,打造发展样本
(一)开展专精特新企业发展调研。2023年,我局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主题教育,开展“加快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培育制造业领军企业”课题研究,通过研究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现状和趋势、走访调研各区各行业典型企业、组织企业座谈、发放调查问卷、学习外地先进经验等,深入分析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的短板弱项,收集解决专精特新企业发展中的难点堵点问题,探索推动专精特新企业成长为制造业领军企业的方法路径。通过调查研究,初步建立涵盖百家优质专精特新企业的制造业领军企业培育库,谋划开展“一链一策”“一企一策”,编制培育计划,精准对接政策服务资源,支持专精特新企业梯次发展壮大,成长为领军企业。
(二)打造专精特新发展样本。近年来,我市着力推动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涌现出一批优质专精特新企业,逐步形成培育专精特新企业的“武汉模式”。对专精特新企业发展样本广泛宣传,形成示范引领作用,营造良好的专精特新发展氛围。先后在长江日报、楚天交通广播等媒体发布《武汉专精特新专栏》50期、《小巨人·大作为》40期,在“汉企通”平台、“创业武汉”公众号等多个渠道发布《走进武汉中小企业》,打造了覆盖纸媒、电视电台、新媒体等多个维度的专精特新发展样本宣传矩阵,央视新闻联播对我市长江物探等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进行报导。
三、促进融通创新,开展质量标准品牌赋值
(一)促进企业融通创新。2023年,我市深入落实工信部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中小企业的“三赋”行动,推进大中小企业创新链、产业链、供应链、数据链、资金链、服务链、人才链全面融通,提升产业链现代化水平。开展“百场万企”大中小企业融通创新对接交流活动、大企业“发榜”中小企业“揭榜”等,我市推荐11家产业链龙头企业、大企业在工信部“大中小融通企业创新服务平台”向中小企业发榜创新需求。2023年,聚焦新型显示、特种光纤、航天动力系统、动物疫苗、碳中和等5个领域征集重大专项支持方向并发布榜单,4家专精特新企业参与联合揭榜攻关,近2年来,62家专精特新企业承担或参与过国家重大科技项目,34家获得过国家级技术创新类项目,7家获得国家科技进步奖或国防科技奖,10家获评省级以上技术创新示范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在“强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全市已推动备案开放中试平台94个,启动了高性能钛合金零配件、新型显示等6家重大成果转化中试平台建设,中铁科工、东风悦享等领军企业联合高校院所和中小企业组建一批创新联合体,推动“钢结构中厚板激光-电弧复合焊接核心技术与装备”“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计算平台关键技术”等产业领域共性关键技术攻关和产业链上下游整合,进一步扩大推动产业链创新资源向中小企业、专精特新企业开放。
(二)质量标准品牌赋值专精特新企业。我市以推动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为目标,通过质量提升、标准引领、品牌建设,不断增强企业竞争力和发展力,促进专精特新企业聚焦主业、精耕细作,擦亮专精特新“武汉品牌”。截至2022年,全市81.15%的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建立了质量管理体系,80.2%的企业拥有1个或以上的自主品牌,401家企业主持或参与了本行业的国际、国家、行业或地方标准,59家企业获得国家级、省级质量奖,联乐床具、猫人云商等企业入选“武汉名品”,为我市专精特新企业在产业链中稳固基础、打造“民族品牌”建立了良好条件。
四、完善政策体系,护航企业成长
(一)进一步完善政策体系。我市在全国主要城市中,率先出台《武汉市促进中小企业“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行动计划》(武政规〔2021〕17号),明确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接续出台《关于进一步优化发展环境激发市场活力推动中小企业突破性发展若干政策措施》(武政规〔2022〕23号)《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的若干措施》《持续优化法治化营商环境赋能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实施方案》等,进一步优化专精特新企业发展环境,激发成长活力。2022年专精特新企业获得市、区奖励资金超2亿元,2023年市级财政奖励专精特新企业1.37亿元。目前,我市正在研究出台新一轮促进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相关政策,拟定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清单,进一步全方位加大对专精特新企业的发展支持,为专精特新企业成长提供更多要素、资源支持。
(二)运行监测精准培育。依托工信部中小企业运行监测平台,我市持续开展中小企业生产经营运行信息采集,紧密关注中小企业经营状况,每月填报企业600家以上,其中80%以上为专精特新企业。根据企业发展状况,精准开展梯度培育,持续跟进解决企业发展过程中急愁难盼的问题。我市专精特新企业亿咖通科技成为2022年湖北省唯一一家入库的“驼鹿”企业,爱博泰克、理工数传等5家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湖北省“独角兽”或“潜在独角兽”,占全省的71.4%。木仓科技、洛特福动力等200余家专精特新企业成为2022年湖北省瞪羚企业,301家专精特新企业成为我市上市“金种子”“银种子”,我市对专精特新企业加强分类精准指导,促进了专精特新企业梯度成长。
(三)创新金融产品支持企业发展。2022年,我市出台《金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培育发展的若干措施》,2023年6月,我局联合市财政局、人民银行武汉营管部、市公共资源交易监管局印发《武汉市进一步推进政府采购合同信用融资工作方案》,大力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通过各种渠道进行融资,放宽条件支持企业订单贷、政采贷等。目前,我市发起设立母、子基金44支,充分发挥科技创业投资引导基金作用,投资引导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我市政府产业基金已投向国家级、省级专精特新企业55家。引导在汉金融机构进一步扩大知识产权金融服务的普及度和惠及面,不断丰富金融产品、拓宽融资渠道,“汉企通”融资对接平台多家银行上线政采贷、供应链金融、专精特新贷、知识产权贷、企业成长贷等新型金融产品。2023年1-3月,我市知识产权贷款发放8.63亿元,同比增长52.47%,对通过专利权商标权质押贷款的19家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给予贴息,占全部补贴企业的61%。开展重点产业链专精特新产融服务,2022年全年组织服务活动59场,累计服务企业1346家,开展一对一问诊服务300余次,协调企业融资3.64亿元。
下一步,我市将围绕培育专精特新企业发展壮大,推动促进专精特新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中发挥更加重要的作用,进一步谋划完善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的政策体系,出台新一轮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相关政策,列出为专精特新企业办实事清单,加快在制造领军企业培育库中开展“一链一策”“一企一策”,集聚各项资源全方位支持专精特新企业高质量发展,强化数字化赋能、科技成果赋智、质量标准品牌赋值,推动专精特新企业做大、做优、做强。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4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