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新防疫背景下”支持中小企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我市认真贯彻落实国家、省各项惠企政策和决策部署,做好“六稳”工作、落实“六保”任务,结合实际出台一系列支持中小企业健康发展的政策措施,帮助中小企业挺过去、活下来、发展好。您提出的《关于“新防疫背景下”支持中小企业的建议》从保障市场流通的顺畅性、加大政策及资金倾斜、做好长期的扶持规划、解决欠款问题4个方面提出了支持中小企业发展的建议,贴近企业需求,针对性强。结合您提出的建议,我们从以下几个方面着力推进中小企业发展工作。
一、畅通交通物流,加快中小企业走出去引进来
(一)客运方面。一是推进客运企业转型发展。我市指导各客运站探索客运站场以商养站、提供公交首末站服务、合理布局站外停靠点、共享站点资源等特色服务,相继在客运站拓展售卖农特产品、划定部分区域停靠社会车辆、新能源充电桩及换电站建设、车辆检测维修、寄递物流等站商融合、以商养站业务,一定程度上缓解了客运站经营困境。二是加强交通运力保障力度。指导客运站实现首发车辆“点到点”“门到门”线下服务,按座位数换算更新客运车辆,提高小型化客运车辆运用率,截至2023年4月,我市5家道路客运班线企业共申请定制客运线路46条(省际班线3条、市际班线43条),营运更新车辆以小型客车为主。铁路精准投放运力,实行每日一图,确保运力充足,减少资源浪费;天河机场计划用2年左右时间恢复11条洲际(远程)客运航线,预计年内恢复国际航线20条以上。
(二)货运物流方面。一是推进物流保通保畅长效化制度化规范化。巩固交通物流保通保畅成果,总结经验,完善交通物流保通保畅工作机制,保障交通物流网络通畅运行,持续保障重点物资安全高效运输,畅通邮政快递末端服务。二是组织道路货运奖补资金申报和管理。组织开展了公路货物运输业发展奖补资金申报工作,2023年度首次将116家道路货运企业纳入“交通运输部企业一套表”,对2022年度货运周转量(增速)全省排名前50位规模以上道路货运企业13家,奖补资金1900万元,并跟踪配合做好使用管理工作。
二、加强资源配置,营造更为公平的竞争环境
(一)给予政策支持。一是提高政府采购面向中小企业预留份额。200万元以下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下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应当专门面向中小企业采购;200万元以上的货物和服务采购项目、400万元以上的工程采购项目,适宜由中小企业提供的,预留该部分项目预算总额的40%以上面向中小企业采购。二是调整小微企业价格评审优惠幅度。货物服务采购项目给予小微企业的价格扣除优惠,提高至10%—20%。同时,将支持政策编入采购文件、嵌入管理系统,便于供应商有针对性的制作投标文件。
(二)强化资源配置。政府采购方面,我市通过提高采购份额预留比例、提升价格评审优惠幅度、加大创新产品首购政策力度、加快采购资金支付进度、鼓励大中型企业带动小企业和优先采购、开展“政采贷”线上融资业务等支持措施,支持本土中小企业发展。降低中小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门槛,持续清理妨碍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通过合理划分采购包、分包等形式,允许大企业与中小企业组成联合体或大企业向中小企业分包等形式,加大中小企业政府采购合同份额。近三年来,包括我市企业在内的中小微企业获得政府采购合同份额占比均达到80%以上。今年以来,我市加大政府采购支持中小企业力度,全市政府采购授予中小企业合同金额23.49亿元,占全市政府采购规模的78.45%。
三、优化纾困惠企政策,加大中小企业扶持力度
(一)聚焦帮扶纾困。全面贯彻落实国家、省纾困惠企政策和减税降费政策,出台《武汉市加大纾困帮扶力度促进市场主体恢复发展若干措施》,2022年全市累计办理退税减税缓税费721亿元,惠及市场主体27.2万户;办理“六税两费”减免22.05亿元;办理小规模纳税人减免增值税11.68亿元;阶段性降低社保费率减负22.55亿元,惠及参保单位39.58万户;为服务业小微企业和个体工商户减免房租11.52亿元,惠及24187户市场主体;发放纾困贷款805亿元,发放“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贷款141.73亿元,发放应急资金48.11亿元。今年以来,我市结合市场主体实际困难和需求,先后印发《关于激发市场主体活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政策措施》《武汉市落实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推动经济稳健发展接续政策责任清单》,起草《武汉市扶持个体工商户发展若干措施》,综合运用各项政策资源,抢抓经济恢复重要窗口期,更好服务市场主体,激发经济活力,稳定发展信心。
(二)聚焦金融活企。充分发挥再贷款再贴现工具引导作用,引导法人金融机构为三农、小微企业发放优惠利率贷款,2022年累计办理支小再贷款156.2亿元、支农再贷款14.82亿元,累计审核办理再贴现业务218.18亿元。加大普惠小微贷款支持力度,截至3月末,全市普惠小微贷款余额为3336.08亿元,同比增长32%。充分发挥“新型政银担合作体系”作用,积极引入政府性融资担保机构,助力企业信贷融资,1-4月为中小微企业、“三农”主体办理政策性担保业务5780笔,合计金额54.5亿元。举办2023年科技金融早春行活动,全市已设立42个科技金融工作站,精准匹配210名科技金融业务员,搭建科技金融服务网络,帮助企业获得科技贷款11.8亿元,获得股权投资22.8亿元。开展46场政企专题对接活动,举办31场上市和投融资对接活动,直接融资规模达1205.3亿元。
四、聚焦有诉必查,推动欠款清偿
我市印发《武汉市防范和化解拖欠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实施方案》,设立市防范和化解拖久中小企业账款专项行动协调小组,建立完善工作联络和协调工作机制。制订《武汉市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线索办理流程(试行)》,加强问题线索台账管理,挂图作战,重点督办。2022年,全市受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线索共59笔,无分歧欠款化解率达到99.6%。
今年以来,我市印发《关于做好防范和化解拖欠企业账款有关工作的通知》,推动建立防范化解拖欠中小企业欠款长效机制,全面摸排经济和信息化领域机关、事业单位和国有企业拖欠民营企业、大型民营企业拖欠中小民营企业的工程、货物、服务款项情况。1-6月,共受理拖欠中小企业账款问题线索32笔,经调解,全市无分歧账款化解率100%、清偿率达到91.9%。
下一步,我市将持续大力支持市场主体稳步发展,优化中小企业发展环境,加力帮扶企业纾困解难,加强政策支持,进一步做优服务,解决企业急愁难盼问题,促进全市经济平稳健康发展。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7日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