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094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7-18 11:20
分享:

你们提出的关于培育壮大集成电路制造人才队伍,支撑光芯屏端网产业技术创新的提案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集成电路是我市光芯屏端网产业集群的核心产业,在存储芯片、光通信芯片、红外传感芯片领域研发创新能力国内领先,而人才是集成电路产业技术创新的核心要素。但我市集成电路产业人才面临供给不足、流失严重和美籍人才卡脖子等问题。因此,做好集成电路人才培育和引进工作,加速产业人才聚集对推进我市光芯屏端网产业创新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我市相关工作进展

(一)加强顶层设计

一是大力实施武汉英才计划。制定武汉英才计划实施办法(试行),完善人才举荐制度,制定并持续更新《武汉市重点引才单位名录》,纳入名录的用人单位可结合人才职业成就与业绩贡献,举荐人才进入武汉英才计划,我市多家集成电路制造企业纳入名录。

二是探索实施注册积分制。在集成电路制造人才相对集中的东湖高新区率先试行人才注册制和动态积分制,构筑不唯地域、破除时限的人才吸纳工作机制,创新机制高效集聚人才。

三是挂牌成立光谷人才集团,按照政府引导、企业化管理、市场化运作方式,为政府和企业提供人才引育留服全解决方案,提升光谷人才要素集聚能级。

四是签约建设海外人才创新园,以建设高端人才栖息地、科技创新策源地、创业投资集聚区为目标,通过人才+投资双轮驱动,将园区打造成海外高层次人才回国创新创业的第一站、国内领先的高端人才和创新创业集聚区。

五是大胆创新人才引育措施。深化中央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研究起草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支持保障措施,按照一校一企一专业,指导校企联合制定招生计划和培养方案,圆满完成2022年和2023年招生任务,首批招生人数居全国5个试点单位第一。

(二)加强平台建设

一是举办中国光谷九峰山论坛暨化合物半导体产业发展大会。发布九峰山科技园区规划,构建一核三区,双轴交汇的空间格局,一核即九峰山实验室科技创新核,系统布局实验室、研究院、孵化器等创新业态,三区为创新策源区、产业发展区、人才集聚区。

二是举办首届全球光电子卓越工程师大赛。吸引了海内外近200名工程师(团队)报名参赛,36家企业发布需求榜单,围绕光刻机、车规级芯片等热点领域开展全球技术角逐,为集成电路人才创造技术交流、融资对接、企业合作的全球舞台。

三是举办十九届中国光谷国际光电子博览会暨论坛。举办1场国际级高峰论坛、3场国家级产业峰会、15场专题论坛、7场同期会议,邀请国内外知名院士17位,美国光学学会会士等专家、知名企业家及高管1026位,为集成电路企业和人才搭建了面向全球合作交流的舞台和窗口。

四是积极探索卓越工程师校企联合培养有效路径。支持重点人才企业与华中科技大学、武汉大学等高校合作,共同开展省级卓越工程师联合培养项目。

五是推动科技成果转化平台建设。建成中部地区首条12英寸集成电路先进中试服务平台,面向20余家中小型企业和研发机构开展中试服务。发挥武创院体制机制及资源优势,组建一批专业研究院和企业联合创新中心,吸纳创新团队来汉创新创业和重大科技成果在汉转化,目前,全国唯一一家国家级光电子产业知识产权运营中心已在武创院正式落户。

(三)加强政策保障

一是持续实施《关于新时期促进集成电路产业高质量发展的若干政策及实施细则》,组织企业开展2022年度集成电路产业奖补资金,围绕人才集聚、企业集聚、举办行业交流培训赛事活动等八大领域对高新区集成电路企业进行支持。

二是持续实施“3551光谷人才计划,对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等重点产业和区内龙头企业,可定制人才专项政策,在支持力度和标准条件上予以突破,累计引进和培养集成电路领域两院院士、长江学者、国家青年人才等领军人才约27名。

三是开展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将光电子、半导体芯片、5G通信与人机交互等产业企业纳入支持企业范围,鼓励光芯屏端网产业企业申报引才育才奖励,对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成效突出的,给予相应资金支持。

四是深入开展武汉工匠、武汉市首席技师等人才评选项目,促进民营企业优秀技术工人脱颖而出。2022年,武汉新芯集成电路有限公司芯片制造工程雷被评选为武汉工匠

五是制定《武汉市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园)服务保障办法(暂行)》,每年按市人才工作局提供的高层次人才子女入学需求清单,提供相应的入学(园)保障服务。

六是出台人才安居政策升级版,对符合条件的高层次人才和博士、硕士,分别给予3年、2年、1年免租优惠,其他大学生租金不高于市场标准70%

二、下一步工作计划

实施武汉英才计划,赋予光电子信息重点企业市级人才举荐权,支持企业引进和培养高层次人才。实施光谷企业家培育工程,每年重点培养集成电路领域企业家。高水平建设华中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学院,举办全球光电子信息卓越工程师创新创业大赛,培养一批卓越工程师。支持建设集成电路产教融合创新平台和网络安全学院。推进工程硕博士培养改革专项试点,支持高水平科技创新团队吸引博士后人才。搭建校企技能人才对接平台,每年组织技能人才招聘会。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718日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