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二次会议第20230121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3-07-29 10:55
分享:

您提出的关于武汉加快打造“数字之都”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省第十二次党代会以来,全市进一步优化数字经济谋篇布局,锚定“建设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目标,扎实推进各项工作,在全省打造全国数字经济发展高地中当先锋、打头阵。数字经济工作取得一定成效,连续两年获得国务院督察激励,正逐渐成为支撑我市发展的新动能、新引擎。

一、打造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生态,构建高效的数字经济治理体系

推动构建城市数字化治理体系。今年4月,我市出台《武汉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三年行动方案(2023-2025年)》,明确了我市未来三年全市数字政府和智慧城市建设重点工作任务,提出要建立完善基础支撑、数据资源、城市治理、利企便民、政务运行等五大体系,构建灵敏感知、快速分析、迅捷处置的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实现“高效办成一件事,精准服务一个人,全面智理一座城”的目标。同时,为贯彻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城市运行‘一网统管’,提升城市治理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的指导意见,我市制定了《武汉市城市运行管理中心建设工作方案》,提出以数字化技术赋能城市现代化治理,构建全市一体化智能化、综合性城市运行管理体系,实现全市运行体征全面感知、决策分析统揽全局、综合调度一体联动、事件处置高效有序,助力提升超大城市现代化治理的科学化、精细化、智能化水平。

聚焦线上经济,推进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制定《武汉市加快发展现代服务业三年行动方案(2022—2024)》,印发《武汉市促进线上经济发展工作要点》,在跨境电商、线上金融、建筑信息模型(BIM)应用、智慧旅游、数字创意、线上会展等领域,提出服务业线上线下融合发展42项工作任务,压实各行业主管部门主体责任,全力推动服务业数字化转型。全市服务业数字化转型成效明显,2022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规模突破1.5万亿元,全市网络零售额接近2000亿元,14个案例入选全国“2022年度智慧教育优秀案例”,22家企业和园区入围2022—2023年度省级电子商务示范企业,文旅码平台累计订单超过660万单,公卫云、药事云、基层云、医疗云全部建设完成。

加快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改革。今年我市印发《武汉市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三年行动计划(2022-2025年)》,提出从高标准夯实数据资源基础、创造性建立数据确权授权制度、高水平建设数据交易市场、创新性推进数据融合应用、高质量培育数据服务生态、体系化筑牢数据安全保障6个维度,推进数据要素市场化配置改革,提高数据资源配置效率。同时,组建了武汉数据集团,负责数字基础设施建设运营,推动公共数据授权运营,拓展数字产业创新生态平台,充分发挥国有企业在数字经济高质量发展中的引领作用,构建以数据为关键要素的数字经济,助力武汉数字经济发展。

加强政策奖补,提高线上企业获得感。积极开展线上经济政策奖励兑现,全市线上经济重点企业(平台)政策兑现2021年度奖补资金1800余万元,认定第二批次市级重点线上经济企业38家、重点平台4个。跨境电商企业兑现专项资金4321.53万元。支持线上关键技术研发,争取国家级、省级科技项目支持,共支持线上经济领域项目7项,支持资金630.46万元。组织实施市级科技计划项目,在线上经济领域支持项目73项,市区共安排资金5159万元。支持线上应用示范,对线上经济领域年度示范应用场景20项安排市级奖补资金1811.75万元。推广“银税互动”模式,深度合作银行达25家,推出18个“银税互动”线上产品,共有40903户纳税人通过“银税互动”服务取得授信292.81亿元,实际发放贷款224.57亿元。

二、加快完善数字信息基础设施,增强数字化发展基础

积极促进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生态,我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积极推进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已建成桥梁健康监测、“数字江豚”、渔政执法、智慧湿地、智慧水务等50余个智能场景和应用。今年,我市加大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力度,已分两批发布应用场景65个,其中政务服务场景31个,城市治理场景27个,产业发展场景7个。在惠企服务方面,将扩大区块链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应用,此外还有外地和外资企业来汉投资帮办、创业扶持线上办、不动产抵押注销登记在线办理,以及中小企业惠企政策和线上融资对接等。同时,将打造一系列有温度的便民生活服务场景,如推动停车泊位互联网引导,实行机动车停放信息的监管;开发先看病后付费场景,为患者提供可使用的医疗信用支付额度,提升就医体验;打造交通码深度融合场景,提升交通出行的便民度等智慧便民场景需求。积极促进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为打造数字经济发展良好生态,我市主动适应经济社会数字化转型趋势,积极推进智能化应用场景建设,已建成桥梁健康监测、“数字江豚”、渔政执法、智慧湿地、智慧水务等50余个智能场景和应用。今年,我市加大智慧应用场景建设力度,已分两批发布应用场景65个,其中政务服务场景31个,城市治理场景27个,产业发展场景7个。在惠企服务方面,将扩大区块链在不动产登记中的应用,此外还有外地和外资企业来汉投资帮办、创业扶持线上办、不动产抵押注销登记在线办理,以及中小企业惠企政策和线上融资对接等。同时,将打造一系列有温度的便民生活服务场景,如推动停车泊位互联网引导,实行机动车停放信息的监管;开发先看病后付费场景,为患者提供可使用的医疗信用支付额度,提升就医体验;打造交通码深度融合场景,提升交通出行的便民度等智慧便民场景需求。

三、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推动数字经济与实体经济融合发展

强化创新平台建设。已建成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超算中心,计算中心算力达到200P,超算中心高性能算力达到50P,2022年,我局给予计算中心、超算中心运营费用各1000万元。分别安排资金2000万元支持国家数字建造技术创新中心和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运营。联合武汉经开区,推动成立国家智能设计与数控技术创新中心武汉经开区中心,力争将其打造成世界级汽车控制中心。2022年,拨付北大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2500万元,支持其开展智能治理领域研究。2022年,拨付武汉数据智能研究院运行经费1000万元。

强化关键技术研发。持续推进市科技重大专项,支持领军企业牵头联合高校、科研院所组建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已完成东风悦享、达梦数据、高德红外等领军企业牵头的3个数字经济领域产学研用创新联合体组建,在“智能网联车路协同计算平台关键技术”“面向核心高端领域集中式事务型数据库关键技术”“氧化钒基1280x1024@8μm像素级封装非制冷红外探测器关键技术”等3个方向开展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支持5100万元。通过人工智能创新专项、知识创新专项等各类科技项目支持数字经济技术研发。“新一代智能数控系统及典型智能化技术研究与应用”“元宇宙人机交互关键技术”“面向区块链数字货币的新型欺诈检测技术研究”“基于数字孪生的全时空人机协作制造机制研究”等项目获得1610万元资金支持,重点支持了武汉华中数控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力龙信息科技股份有限公司、华中科技大学、武汉理工大学等企业、高校院所。

强化科技成果转化。推动重点中试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项目实施。2月23日,依托武汉达安科技建设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中试平台。组织实施市科技成果转化项目,联合东湖高新区支持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多模态大模型开放服务平台研发及成果转化”项目研发和成果转化,已完成立项,安排资金500万元。

培育市场主体。建立“科技型中小企业——高新技术企业——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科技领军企业”的企业梯度培育体系。在数字经济领域,培育东风悦享等高新技术企业超200家。2023年已开展高企培训23场,培训超2000人次,截至目前,全市高企数量达12654家,其中数字经济领域新增云网智能、黑芝麻智能科技、中设机器人、格创东智等高企超过50家。

四、加大数字化领军人才引进培养,扩大数字经济人才储备

支持数字经济企业引才育才。2022年市人社局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将通信产业、计算机产业、互联网产业、软件产业等数字经济产业企业纳入支持企业范围,鼓励数字经济企业申报引才育才奖励,对人才引进和人才培育成效突出的,给予相应资金支持,推动更多数字经济人才来汉创新创业。

开展数字专业大学生招聘活动。积极开展各类线下招聘。抢抓“春招”、“秋招”时间窗口,开展校园招聘活动,有针对性地邀请数字经济行业的单位参会,把“数字”岗位送到校园,送到毕业生身边手上。适时组织武汉数字经济行业及光电子重点单位赴外地开展引才推介活动,向外地高校学生宣讲我市“大学生留汉20条”政策,宣传武汉数字经济发展的现状及远景规划,邀请相关行业的企业现场招聘宣讲,吸引青年人才来汉逐梦。持续组织网络招聘。联合公共招聘平台,充分利用“武汉人才”微信公众号,举办网络招聘活动和直播带岗活动,扩大宣传范围,让更多青年才俊通过网络招聘模式,参与到“数字之都”建设中来,在工作中增长才干,尽快成为武汉“数字经济”相关岗位的行家里手。

支持数字企业开展职工技能提升培训。持续推动在汉企业特别是数字型企业,组织开展岗位技能培训、新型学徒制培训、新技师培训等技能培训,对完成相应培训计划按照培训人数给予企业每人500元至8000元培训补贴。

加强数字技能人才专业建设。强化市属技工院校数字技术专业建设。切实强化市属技工院校规划布局,注重专业设置引导。积极鼓励技工院校加大数字技术专业设置,坚持专业设置、实习实训与我市“965”产业紧密联系,重点引导“光芯屏端网”、智能制造、生物和信息技术产业类专业建设,规范和优化技工院校专业设置。目前,26所市属技工院校数字技术专业开设主要有机电一体化技术、数控加工、工业机器人应用与维护、电气自动化设备安装与维修、工业互联网与大数据应用、计算机网络应用、电子技术应用、无人机应用技术、眼视光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人工智能技术应用、数字媒体技术应用、网络与信息安全、电子商务等14个数字技术相关专业。按照国家人社部要求,落实工学一体化改革和“技工教育网”精品在线课程建设工作要求,积极引导市属技工院校通过“技工教育网”开展数字技术教学活动,加强数字技能人才队伍建设。武汉南华光电职业技术学校、武汉市智工职业技术学校等技工院校在电子商务、物联网技术应用等专业积极开展校企合作,落实产教融合,组织学生到京东等合作企业实训基地开展电商运营的工作任务,熟悉岗位要求、企业文化、规章制度和业务技能。积极鼓励和组织学生参加中级电子商务师职业技能等级评价,以证促考,以考促学,切实将数字技术人才教育、培训与数字经济发展融合,储备充分的数字人力资源。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3年7月29日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