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五届人大一次会议第20220117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7-28 11:30
分享:

您提出的关于支持青山区建设氢能产业示范基地的建议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国家《氢能产业发展中长期规划(2021-2035年)》已明确氢能是未来国家能源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用能终端实现绿色低碳转型的重要载体,氢能产业是战略性新兴产业和未来产业重点发展方向。氢能产业已纳入我市“965”产业体系中的战略性新兴产业,并大力部署推进。武汉市氢能产业“十四五”规划已将青山区作为“氢都”,加以重点发展布局。

一、积极制定氢能产业规划

经院士专家咨询会、市政府专题会议讨论,《武汉市氢能产业“十四五”发展规划》于2021年底正式印发出台。武汉市将立足本地产业根基,充分发挥武汉特色,集聚优势资源,以政府引领、市场主导、创新驱动、示范引领、开放合作、协同发展为原则,实施氢能产业“一核一都两翼”空间布局,通过产业链部署创新链,以能源链、资金链和人才链为要素基础,构建标准链,实现“六链”深度融合。推进氢能产业发展,逐步将武汉市建设成为中国氢能枢纽城市。规划在产业布局上明确要推进青山区打造氢气“制储运”基地,打造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氢气“制储运”基地,努力建成“氢气之都”,实现氢气资源智能化调配与利用,积累一批可复制可推广的经验做法,促进氢能与传统能源发展深度融合。

二、频出政策方案支持产业发展

围绕燃料电池汽车推广应用、产业化发展、加氢基础设施规划建设等方面,我市近年出台了《市人民政府关于促进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若干政策的通知》、《武汉市停车场及新能源汽车配套设施建设工作方案》、《武汉市氢能产业突破发展行动方案》。2022年,武汉市又制定了《关于支持氢能产业发展的意见》,从支持全产业链发展、推动示范应用、鼓励项目落户、支持科技创新、营造产业生态等多方面对氢能产业加以扶持,具体包括建设氢能产业园区、培育氢能龙头企业、扩大氢能产业投资、鼓励商业模式创新、开展氢能核心技术攻关、扩大氢能汽车研发制造、完善氢气制储运体系、完善加氢站空间布局、支持加氢站投资运营、探索氢能应用示范、促进燃料电池汽车规模应用、优化燃料电池车船政策支持、优化燃料电池汽车使用环境等政策。

三、推动建成产业联盟

武汉市积极构建氢能产业合作平台,积极支持东风汽车集团、宝武集团、三峡集团、国电投集团、中石化湖北石油公司、武汉理工大学和中国地质大学(武汉)等在氢能领域有较强影响力和号召力的龙头企业和高校组建武汉市氢能产业促进会,发挥氢能产业联盟作用,广泛吸纳氢能领域各类力量,积极开展交流合作,建创新链、产业链、资金链协同发展的氢能产业生态体系,促进会已于7月11日正式成立并落户青山区。

四、推动开展氢能技术研发

一是组织实施市重点研发计划项目,指导支持氢能产业重点区域头部企业,聚焦燃料电池电堆、膜电极、质子交换膜和催化剂等细分领域开展关键技术攻关,进行研发项目申报;二是支持高校院所实施知识创新专项,围绕前沿技术开展研究,拟对“光热催化辅助化学链重整生物油制氢技术研究”“生物质醇氧化辅助的高效电催化制氢性能研究”“燃料电池用低PT高熵催化剂的开发”等8个项目给予资金支持;三是支持创新平台建设和科技成果转化。加快建设武汉氢能与燃料电池产业技术研究院,已拨付资金1000万元。围绕氢能领域支持高校院所和重点企业打造中试平台和开展成果转化,目前氢能领域建成“氢燃料电池关键工艺装备研发中试平台”“有机液体氢储能技术湖北省中试基地”等中试平台(基地)7个,正逐步实现对外开放和开展公共服务。

五、下一步工作

下一步,武汉市将进一步优化产业布局,按照武汉市氢能产业“十四五”规划,将青山区打造为规模化、集群化、高端化氢气“制储运”基地,引导“制-储-运-加-用”全产业链发展,促进青山区经济转型,建设现代化青山绿水红钢城。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