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提出的“关于以光谷为创新引擎,大力布局发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电动化、网联化、智能化、共享化”已成为汽车产业的发展潮流和趋势,汽车正由人工操控的机械产品逐步向电子信息系统控制的智能产品转变。汽车产业迎来重大变局,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正成为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革命的战略高地。
一、我市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情况
2016年11月,国家工信部与湖北省人民政府签署“基于宽带移动互联网的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合作协议,明确在武汉经开区建设智能汽车与智慧交通应用示范区。2017年,武汉市政府批准武汉经开区建设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2018年7月,武汉市政府成立新能源与智能网联汽车基地建设领导小组,统筹各项建设工作。全市以武汉经开区为核心区,东湖高新区、江汉区等为发展区,大力推进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2021年5月,武汉市成功入选智慧城市基础设施与智能网联汽车(“双智”)协同发展首批示范城市。
(一)基础设施建设方面
全市已累计开放公开测试道路338公里,其中,建成车路协同测试道路123公里(武汉经开区106公里、东湖高新区13.4公里、江汉区3.6公里),全面覆盖5G信号、北斗高精度定位系统、路侧感知设备和车路通讯系统,具备L4及以上等级自动驾驶测试运行条件。目前正在加快建设智能网联汽车封闭测试场,涵盖10大测试功能区和多个实验室群,建成后将形成“封闭+开放+仿真”三位一体的智能网联汽车测试体系。
(二)示范应用方面
全市已累计发放85张道路测试和示范应用牌照,其中道路测试牌照51张,示范应用牌照34张;全市在共享出行、公交接驳、清洁环卫、物流配送等场景已开展深入应用:在智慧交通领域,开通武汉首条智能驾驶公交线路;投放近百辆自动驾驶出租车,累计常态化运行210万公里;为1万台社会车辆加装车路通讯智能装置,实时推送红绿灯、停车位、路况等信息;建成国内首个自动驾驶主题公园,投放车辆22台,接待人数2万余人;在末端物流领域,投入12台无人驾驶物流车、货柜车,在江汉大学等区域完成投送服务2万余次;在智慧停车领域,改造建设了一批智慧立体停车场,实现自主代客泊车场景应用。
(三)产业链培育方面
2021年,全国新车市场中达到L2级别以上的智能汽车渗透率为12.7%,随着我市智能网联汽车示范区的建设和“双智”工作的开展推进,全市自主品牌智能汽车渗透率逐步提升,东风风神智能汽车渗透率达14.06%,岚图汽车渗透率达到100%。以国家试点示范任务为抓手,全市已集聚黑芝麻科技、华为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亿咖通、芯擎科技、光庭信息、四维图新等一批智能网联领域骨干企业,在自动驾驶芯片、自动驾驶系统、车载娱乐系统、车载感知系统、智能座舱、高精定位、车路协同等方面形成特色。
(四)标准建设方面
我市在推进基础设施建设和示范应用基础上,同步探索标准编制工作。在高精度地图、高精度定位、道路智能化等方面形成了6项标准,其中国家标准1项(《室内空间基础要素通用地图符号》);行业标准3项(《道路高精导航电子地图数据规范》《道路高精导航电子地图生产技术规范》《自动驾驶卫星差分与惯导组合定位技术规程》);地方标准2项(《自动驾驶高精度地图特征定位数据技术规范》《智能网联道路智能化建设标准(总则)》)。
二、光谷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情况
东湖高新区是我国最大的光纤光缆生产基地、光电器件生产基地、光通信技术研发基地、激光设备生产基地、中小尺寸显示器生产和研发基地。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是新兴的移动智能终端、数字空间和储能单元,是东湖高新区“光芯屏端网”光电子产业集群的重要应用载体,可实现高度的融合发展。
(一)基础设施方面
东湖高新区于2019年8月已完成花山13.4公里的路段和第三方测试机构(武汉光谷智能网联汽车创新中心有限公司)的批复,是武汉市批复的第一批测试路段。目前,路网建设、道路智慧化改造工作有序推进,充电桩、换电站、加氢站等基础设施超前布局,已建成1705根充电桩 、4座集中式充电站、1座换电站和2座加氢站。
(二)产业培育方面
东湖高新区培育和引进了近200家汽车产业链企业,形成了较为健全的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链:培育了逸飞激光、精测电子等国内一流的车身和电池生产装备企业;华工科技、高德红外、极目智能、海微科技等一批传感器、激光雷达、自动驾驶、智能座舱等企业;亿纬锂能、理工通宇、光庭信息、导航工研院等一批知名的高精地图和定位企业。
(三)产业规划方面
东湖高新区今年2月出台了《东湖高新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2-2030)》。规划提出:1、要新建一个核心园区:智能网联大终端产业园,主要分为整车生产区、智能制造区、研发创新区、港口物流区和生活文旅区。2、提升五大存量片区,充分利用已有产业基础与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融合发展。3、与鄂黄黄咸等地深度合作,合作新建一批汽车配套产业园,推动光谷科创大走廊区域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一体化发展。
三、下一步重点工作
下一步,我市将积极支持东湖高新区充分发挥光谷科创大走廊协同创新优势,深耕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一是进一步谋划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项目,重点针对车载光学系统、车载雷达系统等车载感知系统和车用芯片领域,培育和引进新能源和智能网联汽车研发机构、制造企业,构建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生态系统;二是加强区域交流合作,强化光谷科创大走廊与车谷产业创新大走廊之间的协同合作,推动“光芯屏端网”产业和汽车产业深度融合、优势互补,真正打造“光芯屏端网”+“车路云网图”万亿级产业集群;三是加强与黄石、鄂州、黄冈、咸宁、孝感等城市的深度合作,搭建自动驾驶汽车商业化试点场景,促进新能源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协同发展,为我市打造全国经济中心培育更多新增长点。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26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