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四届一次会议第20220355号提案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2-07-25 10:00
分享:

您提出的关于发展武汉数字经济及相关引智策略的建议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工作情况

今年以来,全市数字经济工作力度明显加强,市委市政府主要领导召开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全体会议,市人大主要领导帮包指导,按照一规划一政策一清单一调研,全要素、全方位、全层级工作推进模式,全面完善了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顶层设计,明确了实施路径。全市数字经济工作进一步强化组织协调、完善工作体系、强化政策供给,整体发展水平进一步提升。

(一)完善数字经济顶层设计

一是出台发展规划。经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全体会议审议,出台《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2022-2026年)》,规划立足未来五年,明确全市数字经济发展的路线图,提出通过五年努力,武汉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超过14%,发展水平走在全国前列,并对标全国先进城市,从数字新基建、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数字化治理等方面提出了14项具体可行的指标。

二是强化政策支撑。制定《武汉市支持数字经济加快发展的若干政策》23条,从夯实数字新型基础设施、推动数字产业化升级、促进产业数字化转型、提升数字化治理能力、强化数字经济要素支撑等五个方面制定了支持政策,特别针对当前我市数字经济核心产业中的软件服务业发展不足,研究制定了软件研发投入补贴等创新性政策。

三是统筹推进落实。分年度制订数字经济发展工作清单,谋划数字经济年度重点任务,今年重点围绕数字基础设施、数字产业发展、产业数字化融合、数字化治理能力提升、推动数据价值化、强化工作机制、营造良好发展环境等7个方面推动54项具体工作。截至目前,年初部署的54项工作中14项任务已经完成,其余40项工作均在推进。

四是开展立法调研。学习借鉴外地数字经济立法工作经验,结合前期立法调研中发现的问题,认真梳理我市关于促进数字经济发展的政策措施,进一步找准数字经济立法的重点和难点问题,明确立法需求和目标任务。

(二)建立统筹协调体制机制

一是加大统筹协调力度进一步发挥好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的统筹力度,形成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每季度调度、各成员单位每月碰头的工作机制,各区各部门按照整体部署对照清单实施推进。上半年,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办公室专题研究全市数字经济发展规划、我市桥梁道路安全管理检测平台建设、全市数字经济供需对接大会等多项重点工作。

二是组建专业智库。我市与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开展合作,筹建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主要承担前沿技术研判、宏观战略咨询、重要工作支撑、发展水平评估、数据立法研究等5项职能。武数院已于今年4月正式挂牌成立,已确定了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评估报告、算力中心建设布局、重点发展的新模式新业态、数字经济产业园发展总体布局等4项今年重点研究任务,已和信通院团队明确了课题的开展思路并启动了调研工作。

三是强化学习培训。开展各个层级的数字经济培训宣讲活动。市委中心组已定于近期开展一次关于数字经济的扩大学习,衔接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有关领导来汉进行专题辅导授课。拟邀请工信部信息通信发展司、中国工业互联网研究院相关领导出席全市数字经济供需对接大会并作专题讲授。面向全市领导干部推荐数字经济书籍,积极开展学习阅读。

四是形成工作合力。市区协同的工作合力正在形成,11个区成立了数字经济发展领导机构,12个区正在制定出台数字经济发展规划,13个区已经出台或正在制定数字经济发展专项政策。各部门均明确了工作体系,对照工作要点,负责推动本行业数字化转型工作。推动各区差异化发展,起草了《武汉市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和创新街区(楼宇)建设行动方案(送审稿)》,按照“三大开发区全面布局、中心城区布局软产业、新城区布局硬产业’”的产业布局,打造一批错位协同发展、高端要素集聚、核心功能突出的数字经济产业园区、创新街区(楼宇)。

(三)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

一是推动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把应用场景建设作为数字经济全产业链开放的主要路径,展积极探索。组织全市首批数字经济应用场景“揭榜挂帅”工作,针对5G、工业互联网、人工智能、区块链、北斗5个重点赛道发布首批揭榜任务,目前已初步遴选出符合首批榜单的10个项目。开展全市首批数字经济服务资源池遴选工作,遴选出符合要求的186家单位的233项服务纳入资源池并将进行动态管理。策划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第二次全体会议暨全市数字经济供需对接大会,拟邀请供需双方上台做发布,进一步畅通我市数字经济供需对接渠道。

二是加速推进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持续推进工业互联网标识、平台、安全三大体系建设,工业互联网国家顶级节点累计服务企业2600家,全市标识应用已拓展至汽车制造、通信、工程机械等多个重点行业;面向全市重点产业集群转型需求,正在建设光电子、汽车、装备等13个工业互联网平台,格创东智泛半导体行业工业互联网平台正式获批我省首个国家双跨工业互联网平台;依托国家网络安全与人才创新基地,构建工业互联网安全体系,落实数据安全合规、分级分类管理等各项要求。组织开展数据管理能力成熟度评估贯标试点工作,持续推广工业企业智能化改造,完成首批10家标杆工厂遴选工作。推动中小企业上云用数赋智武汉云等一批云平台服务中小企业超过7万家,我市成功入选全国中小企业数字化指数第一梯队。

三是加强服务业新业态新模式发展。传统商贸加速转型,上半年全市电子商务交易额达9956.10亿元,同比增长26.41%,全市第三方平台网络零售额440.52亿元。直播电商发展迅猛,汉正街电商直播节签约额突破100亿元,开展直播25.6万场,零售额达38.8亿元。物流智能化改造加快推进,京东物流武汉(阳逻)“亚洲一号”5G智能园区建成运营。智慧港口建设步伐加快,阳逻西港区智慧港口首期工程完成建设。教育云平台实现师生网络学习空间开通率100%,公卫云、药事云、基层云、医疗云全部建设完成。“汉融通”融资对接服务平台已入驻银行26家、企业9.5万户,累计促成融资超过12.2万笔,融资总额2756亿元。文旅码平台注册用户达420万人,累计订单超过580万单。武汉市7家试点机构基本完成数字人民币试点前期准备工作,年底左右有望获批第四批数字人民币试点城市。

四是推动智慧农业示范工程建设。加大智能农机装备研究和应用。引导新一代畜牧场数字化改造,实现养殖小环境的智能化控制和养殖小区感知控制设备的硬件集成,在建7个数字化畜牧场项目完成进度89.2%。支持农村水产电商、池塘养殖尾水治理等项目建设,打造水产电商主体、建立货源直供基地,推动数字渔场建设。推进“互联网+”农产品出村进城工程,上半年,我市农产品网络零售额预计达到155亿元。

(四)鼓励企业科技创新

一是支持关键技术研发。组织实施“车规级高性能自动驾驶芯片设计关键技术”市科技重大专项1项。支持龙头企业牵头,开展产学研用协同攻关,实现智能芯片、智能网联汽车等产业发展关键环节自主可控,拟安排资金2000万元,已完成立项公示。组织实施市人工智能创新专项,支持在汉企业围绕“基于异构计算的生物特征识别芯片关键技术研究”“视频语义分析与理解关键技术研究及应用” “面向智能网联汽车的车路协同关键技术研”“基于视觉的工业智能检测关鍵技术研究”等20个方向开展应用技术创新,拟安排资金超1000万元,已完成项目评审。

二是支持创新平台建设。支持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建设。2022年2月,武汉人工智能计算中心完成二期扩建,人工智能算力达到200P,同时基于人工智能计算中心打造公共算力服务平台、应用创新孵化平台、产业聚合发展平台、科研创新和人才培养平台。支持新型研发机构建设。推动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和北京大学武汉人工智能研究院在东湖高新区落地。支持组建协同创新联合体。经我市组织申报,烽火通信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获批牵头整合高校、科研机构和上下游企业创新资源,组建湖北省新一代网络与数字化产业技术创新联合体。

三是推进科技成果转化。2022年4月,组织举办武汉科技成果转化数字经济专场,包括智能芯片等领域24个项目成功签约,签约总金额超3.1亿元。发挥科技成果转化联络员作用,2022年在各区120名科技的基础上增选了100名成果转化员,深入高校、院所和企业采集人工智能等领域科技成果,推进高校和企业深入对接。

(五)加大数字经济人才培养

一是完善市级人才计划聚才。结合武汉发展需要,将数字经 济人才队伍建设纳入“武汉英才”计划体系和全市“十四五”期间人才发展规划,专项谋划实施数字经济人才赋能工程,加快打造创新能力强、竞争优势突出的数字经济人才队伍。

二是开展系列品牌活动引才。实施英才聚汉工程,推动组建 武汉人才集团,建设国际青年人才交流服务中心、中国留学服务 中心武汉分中心,服务用人主体引进数字经济高端人才。实施百 万校友资智回汉创新发展工程,发挥在汉高校校友总会联盟、武 汉市校友经济促进会作用,加强与国内知名高校、各地校友会、 楚商联合会合作,举办校友资智回汉专场活动,推动一批数字经 济人才和项目落户武汉。实施百万大学生留汉就业创业工程,组 织数字经济企业开展巡回校招、组团式赴外推介、专场招聘等系 列招聘活动,大力吸引数字经济领域高校毕业生来汉就业创业。

三是培育良好发展生态留才。开展投贷联动试点,推广“人才贷”,为数字经济人才创新创业提供融资支持。深入开展“我为人才办实事” “企业问计”活动,帮助数字经济人才和企业纾困解难,当好“店小二”。探索建立重点用人单位人才服务“一揽子” 解决方案,整体打包解决人才服务需求。建设人才公园,选树“汉漾青年”,讲好武汉人才故事,营造爱才敬才良好氛围。

四是开设数字经济相关专业。2020年2月,江汉大学经教育部批准设立人工智能专业,是全国第二批获准成立该专业高校。武汉商学院开设机器人工程本科专业。武汉软件工程职业学院开设软件技术专业, 武汉城市职业学院开设“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专业,设置智能感知技术与应用等多门专业课程,培养人工智能应用领域技术技能人才。开展以“双一流''精神建设10个重点发展专业工作,包括软件技术专业群、智能制造专业群、新能源汽车技术、物联网应用技术等相关专业。

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下一步, 我们以强烈的紧迫感,落实好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各项部署,突破性发展数字经济,努力打造全国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新型智慧城市标杆。一是继续发挥好市数字经济发展委员会的统筹协调职能,与各成员单位一道共同将年初确定的54项工作逐项做实,进一步提高数字经济的产业集聚度和显示度。二是推动产业数字化转型,完成100条数字化产线改造工作。推动建筑业数字化赋能。着手建立全过程BIM模型应用的数字建造综合监管体系。推进服务业数字化提升。推动数字技术在电子商务、教育、医疗、文旅、物流等重点领域的应用,在数字人民币应用试点等方面取得突破。三是充分发挥武汉英才"计划牵引带动作用,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人才赋能工程,全方位培养引进用好数字经济人才,构筑中部地区数字经济人才髙峰,为打造数字经济一线城市提供强有力的人才支撑。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2年7月25日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