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提出的关于加快促进武汉成为中国航天第三极的建议收悉,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省、市大力贯彻落实省委省政府《关于推进全省十大重点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意见》,不断强化政策引领,优化产业环境,作为十大重点产业之一的航空航天产业发展成效明显。通过深化与中国航天科工集团有限公司的战略合作,建设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探索有湖北特色的商业航天发展新模式,全力将武汉打造成中国航天“第三极”。
1、关于加大加快基地基础设施建设,光谷长江大桥尽快启动,围绕基地的教育、医疗、生活配套设施也要抓紧。光谷长江大桥是《武汉城市总体规划》中确定的临港大道过长江通道,是大临港路网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省、市有关部门的多方争取下,项目已纳入《长江干线过江通道布局规划(2020-2035年)》,目前武汉港发集团正在开展项目工可报告编制单位的招标工作,下步将进一步深化项目技术方案研究,加强与铁路部门对接,做好与铁路合建方案的研究。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按照产城融合的模式建设,采取一次规划、分步实施的原则推进,目前基地东部产业核心区已建成航天公园、航天南路、航天北路、航天二路、航天四路南段、航天五路等,正在建设航天社区体育中心、科技展馆、消防站及航天一路、航天三路、航天四路北段、学林南路等多条路网,航天大道9月底前将完工并通车;总规模60万吨/天(一期20万吨/天)的阳逻二水厂正在加快建设,至阳逻水厂的原水管和对基地的主供水管已全部铺设完成;双柳污水处理厂已建成,其污水收集主管网全线贯通,具备处理双柳区域工业和生活污水的能力;九年制学校已确定建设方案,近期将启动建设,计划2021年8月份建成并投入使用;选址基地的武汉航天城同济医院7月底已开工建设;今年还将启动西部门户区和中部商务区的拆迁工作,建设门户公园、中央公园、城市服务中心等生活配套设施以及雷家岗路、公园东路、公园西路等路网,实现基地建设由一区(产业核心区)引领向多区联动的跨越,随着中部商务区拆迁帷幕的拉开,后续将陆续启动酒店、商业街、商业综合体等生活配套设施的建设。
2、关于对航天企业和人才的专项特殊政策尽快出台。省人社厅紧扣全省重大战略部署和重点产业人才需求,聚焦航天等重点领域加大高精尖紧缺人才引进力度,大力实施博士后人才倍增计划,支持高新技术企业申报设立博士后工作站,目前全省已设航天领域博士后科研工作站4个,并在专家选拔方面给予航天领域倾斜支持,2019年航天领域产生了2位“省突”专家和3位“省贴”专家。市委组织部从以下方面支持基地快速发展,一是进一步完善人才制度和政策保障体系,依托新洲区统筹推进研究制定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专项人才发展规划,谋划实施航天产业重大产业专项引才计划,支持武汉国家航天产业基地扩大人才规模、提升人才质量;二是围绕航天产业等武汉重点产业发展和国家级产业基地建设需要,深化推进“百万校友资智回汉工程”,推动百万校友资智回汉专场活动向航天航空产业领域进一步延伸拓展;三是鼓励企业引进海外高层次人才,探索按照引进人才工资总额,给予一定比例的专项经费补贴,为人才集中的重点用人单位提供安居落户、医疗社保、子女入学、生活配套、引才补贴等“一揽子”人才创新创业服务方案;四是支持航天产业领域人才申报武汉“黄鹤英才计划”,入选战略科技人才、产业领军人才、优秀青年人才后将分别给予个人奖励、研发配套、平台支持、团队支持、发展激励、生活服务等一系列政策支持。
3、关于实施主城区和新城区社保、医疗、养老等社会公共福利一体化。省人社厅按照国家“放管服”改革和省级统筹工作要求,通过政务服务系统“一网覆盖”、“网上办”为各地区提供一体化便利服务,通过推进实施省级统筹,达到全省政策、经办规范和统一,正在建设全省统一的社保经办系统,将支持全省企业职工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和工伤保险一系统经办、全省通办。目前武汉市新城区及中心城区已执行统一的基本养老保险制度,在缴费、待遇计发等方面基本实现了政策一体化与服务均等化。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0年8月5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