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政协十三届三次会议
第20190291号提案的答复
关于进一步推动我市“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产业发展的建议提案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近年来,市委、市政府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加快发展新一代人工智能的重要论述精神,紧跟“健康中国”战略部署,坚持把“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作为我市大健康产业的组成部分,以及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的重点领域,实施前瞻谋划、科学部署,加速推进产业高质量蓬勃发展。接到提案后,我局高度重视,会同市发改委、卫健委、商务局、科技局、市委网信办、市政务服务和大数据管理局等相关单位部门,围绕刘委员提出的做好产业生态、搞好发展规划、厚实基础建设、加大专项扶持等四个方面意见建议,结合我市发展情况进行了认真梳理和研究。
一、科学确立“人工智能+健康医疗”发展部署。2018年11月份,通过院士专家咨询会论证的《武汉建设世界级生物医药及医疗器械产业集群规划方案》提出:要以智能化、网络化、便携化医疗器械为主要发展方向,加强人工智能在医疗器械领域的融合应用,以及“大数据”和“云计算”关键技术在生物医学和临床诊疗方向的渗透,推进以智慧医疗体系建设的基本构想。2019年4月,市人民政府出台实施的《武汉市大健康产业发展规划》明确:要借助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物联网等信息化技术,促进医药、医疗、养老、旅游等多业态融合发展,基于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技术的数字医学影像、光电医疗设备、医疗机器人、智慧医疗等特色领域到2030年要占据国内优势地位,并要求光谷生物城、光谷南大健康产业园、汉阳大健康产业发展区、长江新城国际医学创新区要将“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作为重点发展方向,实施重点培育。同时,还结合编制《武汉市新一代人工智能产业三年行动计划(送审稿)》,将智能医疗器械列为实施智能产品壮大行动的8大类产品之一,加快推进机器学习、视觉识别等核心技术,加大胶囊机器人、数字检测设备、全数字PET、手术机器人等产品产业化及大规模应用,力争到2021年成为国内智能医疗器械的重点集聚区。
二、加速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信息共享。我市已建设全市政务信息数据共享平台,将各单位的政务数据作为政府公共信息资产纳入统一管理,共享数据通过武汉市政务信息共享平台进行交换归集,实现以市政务云为核心节点的政务云平台互联对接体系;依托政务信息数据共享交换平台,构建数据更新长效机制,为健康医疗用户提供数据价值挖掘、运用的便捷服务。同时,还结合省统筹全民健康信息平台建设试点,加快推进我市医疗健康大数据中心建设;目前,已经拟定武汉市全民健康信息市区一体化平台和健康医疗大数据中心建设方案,邀请了国家级专家进行咨询论证,并报省卫健委和省发改委批复同意,当前正在报市政务服务大数据管理局进行审批;建设计划分三期完成,2019年主要是搭设总体框架和进行硬件建设,2021年完工并投入使用。在数据的安全管理上,明确各政府部门的数据安全管理职责,按照“谁提供谁负责、谁审核谁负责、谁使用谁负责”的原则,与数据使用单位签订保密承诺书,严格规范数据使用程序和权限,加大对个人隐私保护,严防信息泄露,构建有效的信息安全防护体系。
三、积极支持“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重点项目。将联影医疗武汉总部基地、明德生物体外诊断试剂扩建项目,安翰光电互联网融合建设平台、华大智造国产高通量基因测序仪等生产项目、华工医疗质子诊疗装备研发及产业化生产基地、兰丁医学早期肿瘤人工智能云诊断平台等“人工智能+健康医疗”项目均纳入我市大健康产业领域的重点在建项目库,实施跟踪协调和服务。支持鼓励马应龙药业不断完善全产业链,打造肛肠健康方案提供商,促进线上医疗与线下医疗互补,布局互联网医疗领域;安翰光电以安翰胶囊胃镜技术为中心,形成医联体、健联体,在云阅片平台连接下,快速打通医院消化科、医院体检中心和民营体检中心的医疗资源;武汉联影医疗依托智慧医疗影像云产品、超声诊断设备及核心部件,提升智能化医疗器械的科技含量;中旗电子以研发高端彩超、心电人工智能算法、心电网络诊断中心为主业方向,构筑差异化竞争优势。
四、大力加强“人工智能+健康医疗”扶持力度。出台《关于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的意见》,在已经实施普惠政策的基础上,聚焦生物医药和医疗器械等领域,从研发创新、应用推广、质量提升、重大建设、培育新业态、布局和保障等6个方面给予15项具体支持政策;并明确,扩大各类财政支持产业发展的专项资金规模,重点支持大健康产业发展。设立总规模200亿元的武汉大健康产业投资基金,重点投向大健康领域优质项目,这也将对“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产业发展起到有力的促进作用。同时,还将医学人工智能作为科技创新的重点支持方向,列入2018年前资助科技计划项目申报指南,对同济医院申报的“人工智能深度学习对肺结节检测的多维度分析与智能影像组学研究”、长飞光纤申报的“介入式多参数颅内压监护仪研发”分别给予50万元的研发资金支持,对华中科技大学申报的“脑科学与类脑研究国家重点实验室创建”给予了500万元的资金支持。
下一步,我们将按照市委、市政府关于加快大健康产业发展的统一部署,认真学习借鉴提案意见建议,进一步具体务实各项工作举措,全面推进“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产业又好又快发展。
一是充分发挥我市区位、科教优势,利用人工智能和大健康产业基础,以小米人工智能总部、海康威视、科大讯飞、旷视科技、联影医疗等重点产业项目为抓手,搞好以商招商;并策划举办“人工智能+健康医疗”招商推介会,加速产业聚集。
二是研究制定武汉市健康医疗大数据标准、安全和服务管理办法,规范健康医疗大数据共享行为;同时继续优化完善营商环境,吸引多人工智能和健康医疗领域的高端企业和高层次人才落户武汉,形成“人工智能+健康医疗”产业发展的良好生态。
三是以前资助科技计划项目的方式,鼓励高校院所、科研机构及相关企业申报医学人工智能应用基础前沿和技术创新项目;鼓励企业将高校院所的科技成果进行中试放大或产业化开发,视情给予300-500万资金支持;鼓励企事业单位承担医学人工智能方面的国家级科技重大专项和创建国家科技创新平台,对获批单位给予相应的配套补贴。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19年7月8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