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经信函[2018]066号
市科协:
你们提出的《关于加大军民融合力度,促进我市产业创新发展的建议》的提案收悉。经认真办理,现答复如下:
一、关于设立军民融合专门机构
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工作,相继召开市政府军民融合专题会、市政府常务会、市委常委会,对我市军民融合工作进行了密集研究和全面部署,印发了《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警备区关于统筹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意见》(武发﹝2018﹞3号),明确了新形势下我市军民融合发展的总体要求、重点任务和保障措施,部署军民产业融合发展、军地科技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军地共享、军地资源统筹利用等四大行动。我委按照“设立实体化运作的专门机构,配强工作力量,形成统一领导、各负其责、军地协调的军民融合管理体制”的要求,拟定了市委军民融合发展机构设立方案,将按照国家、省里机构改革要求同步实施,完善军民融合发展的体制机制,形成纲举目张的工作局面。根据市委常委会要求,按市领导同志意见,在市委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正式成立之前,市经信委已成立由党组书记主抓、分管主任具体负责、抽调委内精干人员组成的军民融合工作专班,全力以赴开展军民融合前期工作。
二、关于打造武汉军民融合试点区
构建军民融合发展体系和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已纳入今年全市改革任务。我市军民融合工作试点工作,将以新洲国家航天产业基地、东湖开发区未来科技城、武汉经开区通航及卫星产业基地、临空港开发区网络安全基地等4大区域军民融合试点为抓手,推动船舶与海洋工程装备、航空航天、光电子信息、智能装备等优势产业融合发展。目前,市经信委正积极对接争取国家发展委和工信部,争取支持,积极创建“国家军民融合创新示范区”、新型工业化产业示范基地(军民融合)。
同时,军民融合也是长江新城产业发展的重要方向,已经纳入总体规划以及产业规划体系,市经信委正积极对接长江新城,做好军民融合发展创新示范区的规划建设,培育军民融合发展创新区核心支撑产业,科学有序推进军民融合发展创新区的空间选址、概念规划、配套政策体系研究,产业导入等重点工作。
三、关于出台军民融合激励制度及相关实施细则
《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警备区关于统筹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武发﹝2018﹞3号)是我市军民融合发展的纲领性制度文件,对军民融合发展、军地协同创新、基础设施军地共享、资源统筹利用等四大行动作出了指导性意见,为下步工作提供了基本依据和重要遵循。东湖高新区作为我市军民融合发展的先行区,对军民融合发展给予了充分政策保障,具体包括支持企业参与军工装备承制,对于承制军工装备总体,关键、重要分系统和核心配套产品,以及承担装备预研计划的单位,按照合同实际到账金额的10%给予补贴,最高不超过200万元;鼓励企业参与政府采购项目和军民融合采购项目,参与武汉市政府采购项目,中标合同在500万元及以上,按交易额的3%对中标企业进行奖励,最高奖励不超过100万元。
下一步,我市将制定贯彻落实《统筹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明确责任分工,细化工作任务。同时,研究出台支持军民融合的政策及配套激励措施,制定我市军民融合企业认定办法,出台促进军民融合招商引智和产业发展的政策措施,形成支持我市军民融合发展的政策体系。
四、关于把光谷军民融合产业创新联盟打造成武汉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
2018年3月,由中船重工第七〇九研究所、武汉中原电子集团有限公司、武汉高德红外股份有限公司等53家单位发起成立了“武汉光谷军融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该联盟将围绕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促进资源共享和互惠互利,协调解决发展难题,提升联盟群体竞争力。通过深度融合,盘活存量资产,促进产业资源有效利用,做大做强中国光谷军民融合产业,形成省级军民融合产业联盟。
目前,市经信委正积极争取国家、军方和省军民融合发展委员会办公室支持,在武汉市设立国家军民融合公共服务平台涉密信息查询点、全军武器装备采购信息网涉密信息查询点,并梳理现有的军民融合项目情况,建立我市重点项目库,整合各类资源。届时,将联合光谷军民融合产业创新联盟和其他协会、军民融合重点企业,以股权为纽带的军民两用技术联盟创新合作的形式,积极打造武汉市军民融合产业技术创新战略联盟,推动信息共享与产业对接。
五、关于出台军工人才发展的人才政策制度
我市高度重视军民融合和军工人才发展的政策措施,出台了系列政策措施。一是将符合条件的军民融合人才纳入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黄鹤英才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评审、认定范围;二是将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三大战略性新兴产业中的军民融合企业纳入“千企万人”支持计划,按引进人才类别给予引才奖励补贴;三是将高新技术企业中的军工企业纳入以柔性引才的“创新岗位技术特聘专家”计划,在聘期内给予岗位津贴;四是积极为驻汉军工企业提供职称评价服务,受托为军方内部开展评审,疏通职称申报渠道,稳慎处理涉密问题,保证评审工作质量。近三年来,为驻汉军工企业专技人员评审高、中级职称177人。专业技术人员职业资格考试工作已全面对接。
下一步,我市将进一步加强与军工企业联系,以企业需求为导向,继续面向军民融合相关产业开展武汉城市合伙人计划、黄鹤英才计划、“千企万人”支持计划、“创新岗位特聘专家”计划等重大人才工程项目,完善军工人才评价机制,适当增设评审专业,相应完善评价标准,适时开展专场评审,促进军民融合。
六、关于设立专项军民融合扶持基金
专项资金将切实有效推动我市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发展,按照《中共武汉市委、武汉市人民政府、武汉警备区关于统筹推进军民深度融合发展的实施意见》,设立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和军民融合扶持基金,推动军民融合项目建设。
目前,市经信委正会同市财政局研究制定促进军民融合产业发展的具体政策措施,对于设立市军民融合产业发展基金,将由市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引导基金出资5亿元,同时,吸纳社会资本参加,壮大军民融合产业发展专项资金,支持军民融合重大项目建设。
(单位公章)
年 月 日
主管领导姓名 杨 伟 联系电话 027-85316878
经办人签字 孙学东 联系电话 027-85319443
邮政编码 430023
抄送:市政协提案委员会、市人民政府督查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