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0月17日,市经信局召开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第一期总结暨第二期启动会。值此武汉产业转型闯关的关键期,这次会议是贯彻落实中央决策部署,以及省委、市委“干部素质提升年”和激励干部担当作为有关要求的具体行动,是应对各类风险挑战、把握发展机遇的现实需要,是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经信干部队伍的重要途径,具有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局党组书记、局长李世涛出席会议并讲话,市委组织部联络员,局相关领导、内外部导师、第二期全体学员及第一期学员代表共计100余人参加会议。
会议系统总结了第一期干部专业能力提升计划的成效经验。通过“青蓝结对”双导师制、理论研学、异地访学、实战实训等多维培养模式,61名参训学员的政治素养、业务本领和实践能力得到较大提升,相关工作获市委组织部充分肯定。
李世涛指出,当前中国正经历百年未有之大变局,面对外部技术封锁和产业遏制,中国在军工、芯片等先进制造领域走出了一条突围之路,电磁弹射技术的上舰、两款六代战机的试飞、“93阅兵”新装备的亮相以及新凯莱示波器、EDA领域的突破等重大创新实践正在瓦解西方“霸权思维”的防线。这种突围不是“零和博弈”的对抗,而是和平崛起的自主超越,深刻剖析原因,根本在于科技和产业的强力支撑,我国制造业总体规模连续15年保持全球第一,在全世界504种主要工业产品中大多数产品产量位居世界第一。但是,我们也要清醒地认识到,中美较量远未结束,产业转型升级之路依旧任重道远。在这样的大背景下,全市经信系统干部应当扪心自问,“是否具备适应大国博弈的国际环境、迎接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能力素质”。
李世涛提出,做大做强制造业是我们的核心职能,大抓产业是我们的主责主业,关键在于干部转变工作思路。从“四个一”抓“处长讲产业”,到“七字诀”抓“打造产业尖兵”,就是重塑产业思维和资本思维,培养抓产业发展的“将帅之才”,着力提升攻坚能力、统筹能力、协同能力,着力破解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失灵问题,支持一批“根企业”利用资本市场直接融资。“产业尖兵”既要把握市场前沿动态,更要学习并掌握产业基金、创投孵化和上市募资的本领。
一要凝心铸魂、强根基,实践磨砺促提升
始终强化思想理论武装,促进学员筑牢政治忠诚、坚定理想信念,增强服务产业发展的责任感和使命感,特别是要学会放下过去的荣誉和挫折,提高站位,重整行装再出发。
二要胸怀大局担使命,以学赋能破新局
深入贯彻落实中央和省委、市委部署,加强行业系统专业骨干培养,注重学习,既要博览群书,更要专业聚焦。有效应对风险挑战、把握发展机遇,当前正从增量时代进入存量时代,抓产业、谋发展要打破旧思维、适应新生态。锻造高素质专业化的干部队伍,加快从“硬”“三通一平”(通水、通电、通路,场地平整)的基建思维向“软”“三通一平”(通数据、通算力、通模型,中试平台)的AI思维转变。
三要扩面提质求实效,实干担当助发展
实施干部能力提升计划的目的是促发展,即以经信人的担当扛牢武汉产业发展的使命。而能力是担当的底气所在,能力的提升必须紧紧依靠知识、认知、阅历,三者缺一不可。
李世涛强调,干部专业能力提升是一项打基础、利长远的系统工程。组织第二期提升计划,要落实四点要求:
一是突出专业导向,夯实能力根基
干部能力提升计划的内容设置要聚焦经信战线的主战场,涵盖产业、创新、金融、市场等经济领域,不能搞偏了。
二是优化培养机制,打造“产业尖兵”
以落实“产业尖兵”、协同推进产业发展工作机制为抓手 ,念好“变、转、新、调、升、投、融”七字诀,开展差异化、个性化的专业培训,最大限度激发参训学员的优势和潜能。
三是注重统筹推进,强化过程管理
明确责任分工,强化日常管理,建立季度评鉴机制,及时将好经验好做法转化为培训成果。
四是强化结果应用,树立鲜明导向
建立动态发现机制,强化优秀成果、优秀学员激励举措的体系化应用,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形成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产业是我们的立身之本,要培养更多懂科技、懂产业、懂资本、懂市场、懂管理的“T”型干部,锻造更多素质过硬、本领高强、敢闯敢试、善作善成的“产业尖兵”,为我市在全省支点建设中当好龙头走在前列提供有力支撑。
会议期间,导师代表张超和第一、二期学员代表秦悦、邱静静、李媛、谢平等同志作了交流发言,导师代表对学员们提出了殷切期望,学员代表分享了参与提升计划的成长收获和下步学习提升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