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1日,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以下简称“市经信局”)组织召开了武汉市数字经济发展研究院(以下简称“武数院”)课题开题报告会。武汉市中小企业发展促进中心主任苏新威,市经信局人工智能产业处、软件和信息服务业处、工业投资处、制造业创新发展处相关负责同志,武汉市科创局相关负责同志,武数院院长助理齐荣及各课题组代表出席会议。
作为由武汉市人民政府和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联合建设的数字经济领域专业智库机构,武数院以重点课题为抓手,以发展需求以及重点项目为导向,成立以来展开了一系列研究,有力支撑了全市数字经济产业发展。经武数院理事会办公室征求相关单位意见,本年度研究计划包括《武汉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关键问题研究》《武汉市大模型落地应用研究》《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体系研究》三大课题。
武汉市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关键问题研究
人形机器人有着与人类相似的感知方式、肢体结构和运动方式,是人工智能和机器人技术的创新高地,在各类应用场景中将发挥重要作用。
目前,武汉在传统工业/服务机器人领域,拥有产业上下游配套企业300余家,传统产业结构较为完整,电机、减速器、传感器、控制器等方面均有重点企业。同时,海量的制造业数据积累和广泛的制造业应用场景,为武汉市发展人形机器人产业提供了必要条件。
下一步,课题将厘清国内外人形机器人布局情况,全面梳理武汉市人形机器人核心技术、重点产品、重点企业等发展现状,分析武汉市存在的问题和差距,提出武汉市人形机器人发展战略框架和重点任务。
武汉市大模型落地应用研究
以大模型为核心的人工智能技术呈现颠覆性突破,成为数字经济增长新动能,带动数据、硬件、软件产业加速发展。大模型赋能千行百业,预计2028年国内大模型市场规模将达到1179亿元。
在人工智能赋能应用方面,武汉市大力推动人工智能深入各行业领域,逐步形成了涵盖技术研发、产业发展、创新应用的完整生态系统,人工智能技术与传统产业融合进一步加深。
下一步,课题将梳理新阶段大模型国内外最新发展态势,明确武汉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布局目标,研判“十五五”武汉市人工智能大模型产业发展方向,制定从技术创新、要素支撑、产业发展、生态建设、应用推广等全环节的发展路径与保障措施建议。
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体系研究
我国制造业数字化转型历经十年,已从供给驱动的上半场走向应用拉动的下半场,规模化推广正成为发展主要任务,应用、产业和生态成为三大关键要素。
当前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步伐不断加快,形成了5G工厂、智能工厂四级梯队、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无人工厂、数字孪生工厂、未来工厂四级梯队等一批数字化转型模式。
下一步,本课题将开展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价值机理分析、梳理武汉市各类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模式,分析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面临的问题和挑战,研判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阶段,制定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体系化推进框架,明确武汉市制造业数字化转型深入推进的分阶段重点工作和任务。
与会代表听取了各课题组开题报告,一致认为课题研究思路清晰,具有一定的前瞻性和实际指导意义,符合课题开题要求,并对课题开展提出了建设性意见。
苏新威主任充分肯定了课题组的前期准备工作。他强调:一是要高站位全面融入全市发展大局,向一线城市看齐,在机制创新、生态打造、资本与产业融合等方面谋定突破方向,找准武汉发展路径。二是要深入实际开展调研,将区域发展的重点、企业关心的热点作为课题研究的切入点,精准发力,确保课题更具前瞻性、导向性、针对性。三是要在应用上下功夫,推动人形机器人产业化加速,发挥武汉的场景优势吸引更多大模型企业来汉拓展垂直行业应用,依托工业软件方面的扎实基础打造企业数字化转型的武汉方案。
下一步,市经信局将会同武数院充分吸收与会代表的意见和建议,切实提升课题研究质量和效果,找准武汉市发展新质生产力关键路径,助力武汉打造数字经济新高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