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1日,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论坛在湖北武汉成功举办。
作为2024中国5G+工业互联网大会专题论坛之一,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汇聚学术界和行业领袖,共同探讨中国卫星互联网行业的最新成就、发展趋势和成功案例。当天,Y.FMSC-MR星地融合国际标准项目工作组正式成立,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电源模块产品正式发布,武汉市商业航天集群发展促进竞赛合作现场签约。
2024年11月21日,中国卫星互联网产业融合发展论坛成功举办。
作为新一代信息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卫星互联网的应用领域不断拓展。当逐梦九天、遨游苍穹的梦想照进现实,我们如何向新、向上?
以“星链互联,融合向新”为主题,本次论坛由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办公室指导,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武汉市人民政府驻上海办事处主办,武汉市融合发展推进中心、中信科移动通信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武汉市星地融合新一代无线通信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长江财经传媒承办。
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作报告。
主旨演讲环节,国际欧亚科学院院士、郑州航空工业管理学院校长、北京邮电大学教授邓中亮以《通导深度融合与卫星互联网》为题,从万物互联与时空感知、6G关键技术、卫星互联网的通信与导航关键技术等方面,分享了最新行业发展及研究。“卫星定位导航服务已经从定位导航产业化走向了位置服务商业化。”他认为,空间信息服务感知是数字孪生的基础,而位置服务计算泛在化是当前急需解决的困难。“仿生通信导航是支撑无人化、智能化、高安全作业的重要条件,但最终我们要通过AI,包括全员定位、通信和计算来推动导航更加智慧。”邓中亮谈道。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陈山枝作报告。
中国信息通信科技集团有限公司副总经理、总工程师、科技委主任,无线移动通信全国重点实验室主任陈山枝以《星地融合移动通信发展趋势》为题,从移动通信发展历程为切入口,提出了“4G改变生活、5G改变社会”的观点。“超出我们现在对5G的想象。”谈到对6G的展望,他认为是“全域覆盖和场景智联”。陈山枝预测,在6G时代,将实现全域覆盖,支持任何人和任何物在任何时间、任何地点及空间,通过地面移动通信或卫星通信按需接入,并在两者间无感知地切换和漫游,实现人机物场景智联及沉浸式交互体验。
武汉萃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发布了两款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电源模块产品。
当天的特色活动环节,Y.FMSC-MR星地融合国际标准项目工作组正式成立;武汉萃芯微电子有限公司发布了两款低轨卫星通信系统电源模块产品;现场举办了武汉市商业航天集群发展促进竞赛合作签约仪式。
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田野作分享。
主题发言环节,中国电信股份有限公司卫星应用技术研究院副院长田野分享了《依托天通北斗双国产卫星系统 创新天地一体多场景数字应用》的主题报告,中信科移动资深卫星互联网系统专家汪永明分享了《卫星互联网的关键通信技术与设备》的主题报告,武汉大学国家网络安全学院教授曹越分享了《卫星网络时代的网络安全挑战与展望》的主题报告。
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办主任朱枫汇报了企业最新进展。
案例分享环节,航天科工火箭技术有限公司项目办主任朱枫分享了《航天科工快舟系列运载火箭服务商业航天发展》,烽火通信空间光通信产品线总监金家德分享了《构建天地一体的高速承载网的思考》,长江创业投资基金管理有限公司科技金融团队副总经理张晓辉分享了《金融投资助力卫星互联网产业发展》。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提出健全促进实体经济和数字经济深度融合制度,对加快推进新型工业化、加快构建促进数字经济发展体制机制、完善促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政策体系等作出新的部署。
卫星互联网产业是商业航天的重要一环,对推动数字经济、促进经济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
湖北武汉是我国商业航天的重要策源地,2016年获批国内首个国家级商业航天产业基地,连续9年主办中国国际商业航天高峰论坛,产业综合实力、竞争力和影响力持续提升。目前,商业航天及卫星互联网产业已聚集了一批特色鲜明的卫星通信、导航、遥感等领域的骨干企业,成功打造了多个特色产业园区,初步形成了较为完整的产业形态。
随着加快建设具有全国影响力的商业航天创新发展高地的深入推进,湖北武汉在航天制造、新一代通信技术、集成电路等方面的优势进一步凸显。
下一步,湖北武汉将以此次论坛为契机,着力推动卫星互联网5G与5G人工智能、物联网、大数据等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度融合,促进信息资源优势互补,推动产业协同发展,加快培育发展新动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