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成功举办产业链供需对接(无锡)活动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02 11:55
分享:

一榜上新,“中国大城强城指数(第2版)”上周发布,武汉和无锡双双入选“前十”,见证我国经济发展“火车头”地位。

一江相通,同处长江经济带,中部崛起的重要战略支点城市武汉与长三角中心城市无锡,产业链协同合作空间广阔。

武汉-无锡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现场。

8月30日至9月1日,武汉再一次“链通”无锡,举办2024年产业链供需对接(无锡)活动,加速区域间高质量协同发展,进一步打开两地产业链供需合作的广阔空间。

本次活动以“武汉制造 融链共赢”为主题,由武汉市人民政府主办,武汉市经信局、市投资促进局、市政府驻上海办事处等单位承办,在无锡举办武汉-无锡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武汉名优制造产品展销会,邀约武汉与无锡两地200余家企业开展供需对接,全面展示武汉制造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的最新成果。

党的二十届三中全会审议通过《中共中央关于进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进中国式现代化的决定》,对“健全提升产业链供应链韧性和安全水平制度”作出系统部署,明确指出“抓紧打造自主可控的产业链供应链”。

近年来,作为首批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武汉持续通过机制创新、要素集聚、平台搭建、数智赋能和政策支持,推动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迭代升级。加快“走出去”,抢抓“双循环”重大机遇,正是武汉加快推进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的“关键一招”。

武汉“链通”无锡

激活区域间产业链协同的无限可能

“今天的供需对接会,将再次深化武汉与无锡企业产业链供应链合作,助力武汉都市圈企业积极融入新发展格局,开启长三角地区产业协作新篇章。”

正如武汉市政府相关负责人所言,武汉是一座通达五洲的开放之城,产业体系完备,具有与无锡及长三角企业深化产业合作的良好基础。

看数据

2023年,武汉GDP跃上2万亿新台阶,无锡人均GDP再登全国大中城市首位;今年上半年,两地GDP增速都超过5%,规上工业增加值也都跑出了7%以上的高增速。

看产业

无锡正构建“465”现代产业集群、做大做强“3010”重点产业链,“落子”物联网、集成电路、生物医药、软件与信息技术服务、新能源、汽车及零部件、人工智能和元宇宙、量子科技等产业,这与武汉市打造“965”现代产业体系和“335N”先进制造业体系发展思路高度契合。

同频加速、产业契合,近年来,两地产业链合作水平不断加深,一系列产业合作项目落地,见证武汉都市圈与长三角地区加快产业链协同。

“武汉是一座开放的城市,为海康威视的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机会。” 武汉-无锡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现场,杭州海康威视湖北销售总监任大峰表达了企业对武汉的看好与点赞。

武汉是海康威视在杭州以外,唯一同时布局研发和生产基地的城市,去年海康威视投资26亿元建成武汉智慧产业园。任大峰说,海康威视武汉基地将积极发挥龙头作用,带动产业链上下游企业共同培育产业生态圈。同时,海康威视正计划扩建武汉生产制造基地,第二期项目将于年内启动。

“希望和产业上下游企业携手用好中国北斗,开展更多的交流与合作。”与依迅北斗总经理陈红女士的期待相同,合作成为本次活动与会企业的共识。

本次举办的武汉-无锡产业链供需对接会,正是企业合作的“舞台”,80 余家无锡及长三角地区企业代表与百余家武汉企业、园区、协会代表齐聚现场,面对面畅谈合作需求,两地产业深度融合“好戏连连”。

总部项目、研发中心、供应链合作、半导体、无人机、人形机器人、大健康精准医疗……本次活动共促成产业链供应链合作项目37个,覆盖光电子信息、装备制造、生物医药、现代消费品等多个产业领域,一个个签约项目的关键词,见证了区域间产业链协同的无限可能。

供需对接串联“共赢链”

武汉加快建设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

推动我市重点产业链高质量发展,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开辟发展新领域新赛道,塑造发展新动能新优势——本次活动开幕三天前,武汉市委召开专题会议研究产业链发展工作,提出明确要求。

强链、补链、延链,武汉走在全国前列,2021年和2022年,武汉先后获批全国首批供应链创新与应用示范城市、产业链供应链生态体系建设试点城市。能够同时拿下2个供应链“首批试点”的城市,全国为数不多。

武汉何以成为产业链供应链上的重要城市?武汉产业基础较好、特色突出、集群化特征明显,一批批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深入推进:“独树一帜”的光电子信息产业串起万亿级产业集群,碳市场产业链加速形成;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持续上新,继光通信设备及光电子器件制造、汽车零部件、网络安全等3个产业集群入选后,工信部正在公示的最新名单显示,武汉迎来第4个国家中小企业特色产业集群——智能网联新能源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光谷的光电子信息产业领先全国、全球。”武汉市东湖高新区企服局相关负责人在现场推介时说,光谷是全球最大的光纤光缆制造基地、全球最大的光模块研发生产基地、全球三大激光设备生产基地之一。在这里,全球25%的光纤光缆、全球12%的光器件与全国70%的激光设备研发诞生,一条从光纤光缆、光芯片、光器件、光模块、光设备到光网络的完整产业链扎根于此。以“链”发力,武汉脚步不停。仅在今年内,一系列产业链供需对接活动持续串联起一条条“共赢链”——通“外链”,在本次活动2个月前,武汉的产业园区已组团来到长三角,在苏州开展产业链对接交流会,吸引10余家企业及机构签约武汉。强“内链”,武汉市经信局聚焦产业链先后开展“处长下企业”“处长讲产业”活动,走进武汉企业开展产业供需对接会、“三化技改 周五之约”供需对接专场等活动。一“链”融通,企业强、产业强、区域强。当前,武汉加快布局全国的“产业地图”,打造畅通高效的产业“共赢链”,工业经济发展动能强劲:今年前7个月,武汉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7.2%,规模以上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比上年同期增长32.6%,高质量发展扎实推进。


武汉名优制造产品(无锡)展销会。

一场展销会发现武汉制造“向新力”

15年间亮相21个大中城市

一根光纤如何“追光”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新势力”有哪些新实力,激活低空经济的无人机长什么样,“武汉好礼”中谁家更有滋味诱人……8月30日至9月1日,武汉名优制造产品(无锡)展销会在无锡太湖国际博览中心举办,探访武汉制造的名牌与优品的提问,都能在这里找到答案。

武汉名优制造产品展销会自2009年第一次举办至今,15年间已在国内21个大中城市举办,成为推进区域间产业链供需对接、拓展武汉制造产品应用市场,见证武汉工业经济发展实力的重要窗口。

本次展销会设立中国·光谷展区、中国·车谷展区、智能制造展区、时尚消费品展区、区域合作展区,组织155家武汉及武汉都市圈城市、对口帮扶地区企业参展,全面展示出“武汉制造”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推进新型工业化的“向新力”。

“国之重器”同场“全球第一”

武汉制造走在行业前列

“iPanel智能配电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是盛隆电气的“明星产品”,拥有100余项专利和软件著作权,关键智能化技术上位居行业前列。”在武汉•中国光谷展区,盛隆电气相关负责人袁伟介绍,盛隆电气特意展出了智能配电柜产品实物,4台家用立式冰箱大小的产品从武汉运送到现场。

盛隆电气相关负责人很骄傲地向来到展位的嘉宾介绍,在“庆祝改革开放四十周年”展览上,iPanel智能配电柜作为全场唯一由民营企业提供的实物展品,与北斗卫星一起被标注为“国之重器”。

让“中国北斗”走向千家万户,北斗产业同样是武汉的优势产业。在依迅北斗的展位上,北斗高精度一体化GNSS接收机、依迅北斗高精度导航授时模组、北斗农机自动驾驶终端等产品排列展示。

依迅北斗品牌总监徐丁介绍,依迅北斗的北斗+无人农场信息化解决方案入选工信部新型信息消费示范项目,一辆辆安装依迅北斗高精度农机自动驾驶终端的拖拉机,正运用“北斗卫星定位+惯性导航”组合导航技术,作业精度每百米误差仅2.5厘米,实现自动行进精准执行农事作业。

本次展销会现场,“行业首创”“全球第一”频频出现在观众面前:烽火科技在业界率先发布的“智慧光网”解决方案;长盈通在激光器特种元件行业领先;攀升鼎承全新推出的“APIC系列白泽主机”,企业定制电脑销量全球第一……

新能源汽车“伴飞”无人机

武汉智能制造精彩展出

10余辆“武汉造”新能源汽车一列排开。

“岚图知音预售的第一天,就在本次展销会亮相,同步2024年成都车展。”在岚图汽车的展位前,相关负责人推介着最新上市的新能源汽车。据介绍,岚图知音是岚图汽车旗下全新高端纯电SUV,搭载了全球效率最高的高效率电驱系统,拥有901km超长纯电续航和5C充电倍率。

在岚图汽车展位左右,猛士汽车、神龙汽车、小鹏汽车等车企都将自家的“武汉造”新能源汽车带到了展销会现场,10余辆汽车一列排开,展示出武汉作为“汽车制造重镇”的实力所在。

无人机产品正激活武汉低空经济。

本次展销会现场,有“地上跑的”,也有“天上飞的”。普宙科技、旭日蓝天、捷特航空科技、武汉铁盾民防等企业都展出了自家的无人机产品。这些无人机产品已广泛应用在城市治理、消防应急、农业植保等多个领域隧道和地下管网检测。

展销会现场展出的智能制造设备。

不仅有“车”有“机”,在本次展销会现场,无人驾驶清洁车、创维壁纸电视、多功能快速理疗机器人、自助健康检测一体机等产品及模型也现场展出,呈现出武汉智能制造的产品实力与广泛应用场景。

品汤喝茶买“武汉好礼”

“一带一路”在此更加畅通

“快来喝一碗汪集鸡汤,用的是本地土鸡,是武汉人最熟悉的味道。”本次展销会一角,鸡汤香味飘散,武汉汪集汤业的负责人汪梦生正现场将鸡汤分发给观众品尝。

喝了鸡汤,向前三四步,现场观众又能喝上武汉茶。武汉大雾山茶业总经理胡全波介绍,企业主打白茶和本地绿茶品牌“黄金茶”,这两种茶叶产品的氨基酸含量约为8%到12%,是常见绿茶产品的数倍,具有良好的饮用价值。

“武汉味道”受到无锡市民好评。

不仅有汤有茶,五芳斋、汪玉霞、周黑鸭、良品铺子、黄鹤楼酒、大桥鸡精以及爱帝等时尚消费品牌都作为“武汉好礼”,一一亮相展销会现场。

与此同时,本次展销会专门设立有区域合作展区,来自湖北孝感、咸宁以及新疆博乐的产品都在此展出。博乐是武汉对口援疆城市,在展台上,来自博乐的玉石产品、酸奶产品、肉苁蓉、面粉、有机红花籽油等摆得满满当当。

新疆万邦实业的负责人刘婷介绍,公司今年3月由武汉母公司投资成立,落户阿拉山口口岸。在她看来,武汉和新疆同样合作前景广阔,两地的农副产品、智能制造产品正乘坐着中欧班列双向互通、走向全球,“通过武汉的连通,阿拉山口的好物亮相此次长三角,‘一带一路’由此更加畅通。”

数读·武汉是一座创新之城、场景之城、产融之城

“武汉是一座创新之城、场景之城、产融之城,发展前景广阔、未来可期。” 武汉-无锡产业链供需对接会现场,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推介武汉拥有的丰富应用场景资源。

据介绍,武汉作为建设中的国家中心城市和长江经济带核心城市,正加速推进新型工业化,大力发展新质生产力,积极推进场景资源的开放,致力于精准匹配场景供需,切实增强场景对企业的赋能,深入挖掘场景要素的支持作用。

在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的推介中,一项项数字成为武汉产业高质量发展的“密码”,加速“解锁”应用新场景:

武汉场景创新有资源

拥有全部41个工业大类中的36个,将用3年时间实现规上工业企业数字化转型全覆盖。

作为超大规模城市,完成全市CIM(城市信息模型)白模100%覆盖,智能网联汽车自动驾驶开放里程达3379公里,入选第1批“车路云一体化”应用试点。

武汉供需对接有渠道

搭建应用场景对接平台,遴选142家数字化转型诊断咨询服务商,推介186家技术创新强的数字化转型服务企业和233个服务产品及方案;上半年已征集全市场景开放机会65个。 

推动应用场景示范应用,每年遴选10个应用场景“揭榜挂帅”项目。

集聚场景创新服务资源,拥有2个国家级重大科学装置、2家国家制造业创新中心、8家湖北实验室,网络质量评测全国第6,万兆城市建设全面启动,高性能算力规模突破2655P,建有33个数字经济产业园区。

武汉场景开放有体系

成立场景开放与创新办公室,实施“1+2+N”工作体系——建立1个应用场景实验室;构建2个应用场景实验室分中心,在东湖高新区、武汉经开区2个人工智能核心产业园区打造场景应用示范集聚区;打造N个特色场景服务平台。

力争全年发布场景需求清单300项,带动服务资源500家,争取重点项目在汉落地并打造形成标志性、引领性示范场景。

武汉发展环境有保障

政策环境“持续迭代”,形成了全面系统稳定的政策体系。

资金环境“投早投小”。武汉产业发展基金持续“投早、投小、投科技”,成立100亿元数字经济产业基金和50亿元规模光电子信息产业基金。

人才环境“八方聚才”。发挥92所高等院校、80多名两院院士、近130万在校大学生的优势,积极实施武汉英才计划、3551人才计划,吸引集聚海内外各类人才。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