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期,武汉市经信局联合市科创局,逐一上门走访我市首批10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调研督导联合实验室2025年创新工作。10家联合实验室均锚定“高质量”建设目标,全部全面启动,跑出科技创新与产业创新融合发展的“加速度”。
一明确目标责任
各联合实验室牵头企业明确年度总体任务,并以签署任务书的形式将任务细化分解至成员单位,同时不断完善月例会、半年通报、年度总结的调度机制,“项目化、清单化、节点化、责任化”推进工作落实。10家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共计制定84个攻关项目。
先进功能材料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鼎龙)
聚焦面板、集成电路关键材料领域制定8个项目
靶向小分子创新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人福)
聚焦创新药领域制定10个项目
新型显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华星光电)
聚焦未来显示领域制定6个项目
半导体激光装备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华工科技)
聚焦半导体激光装备领域制定8个项目
光纤光缆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长飞光纤)
聚焦光通信领域制定8个项目
汽车智能驾舱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亿咖通)
聚焦智能驾驶领域制定9个项目
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华中数控)
聚焦数控系统领域制定8个项目
星地融合新一代无线通信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中信科移动)
聚焦未来网络领域制定7个项目
武汉市智能网联汽车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东风)
聚焦智能网联汽车与人工智能领域制定10个项目
二突出成果产业化
各联合实验室以领军企业为主体,从谋划启动建设至今,始终坚持以“用”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今年将产出阶段性成果,预计落地10余个产业化项目,部分联合实验室将通过设置产业基金、吸纳社会资本等方式加速项目产业化进程。
汽车智能驾舱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亿咖通)
芯擎科技全场景高阶自动驾驶芯片“星辰一号”。
牵头企业将与成员单位芯擎科技、武汉理工大学等推动实现7nm国产车规级全场景高阶自动驾驶芯片的量产。
新型显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华星光电)
TCL华星武汉基地。
将加快推动外地成果来汉转化应用,其成员单位广州华睿已设计完成蒸镀材料多支,正在进行器件验证,2025年计划将蒸镀材料导入华星G6产线进行批量验证。
先进功能材料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鼎龙)
将建成聚酰亚胺取向液中试生产线,初步具备吨级生产能力,为完成取向液产业化、实现国产替代奠定基础。
星地融合新一代无线通信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中信科移动)
牵头企业将与成员单位武汉敏声、光迅完成准单晶AlN/ScAlN薄膜的制备,加速滤波器国产替代进程。
高档数控系统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华中数控)
华中9型新一代人工智能数控系统。
将于2025年4月向国际展示“一主(智能五轴机床)、两翼(智能车床和磨床)”的世界上第一批智能机床,进一步提升我市高端装备产业生态影响力。
三培育产业生态
联合实验室牵头企业积极发挥主导作用,整合创新人才、投资基金等资源,加速推动全产业链优化提升。
01创新人才培养
●联合实验室创新人才激励机制,积极引入培育一流产业创新人才
●华工科技设立“半导体激光技术人才专项基金”
●东风与高校共建“联合研究院”“工程师技术中心”等
●持续增强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创新活力
02强化资本赋能
●多家联合实验室牵头企业出资参与设立基金,对重大科技成果开展“领衔投资”。
●光纤光缆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长飞公司),牵头企业参与设立湖北省长飞天使创业投资基金合伙企业(有限合伙),聚焦光通信与人工智能等领域开展投资。
长飞光坊高功率连续光纤激光器。
●靶向小分子创新药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人福),依托成员单位武汉睿成创业投资公司,引入社会资本及政府引导基金,挑选项目进行股权投资并提供管理、咨询、辅导、资本运作等增值服务,强化对“高精尖”产业培育项目金融支持。
下一步,市经信局将联合市科创局,会同相关部门、区(开发区),进一步做好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的服务保障工作,全力推动联合实验室高质量、高标准建设运行,构建产学研用高效协同、深度融合的产业创新平台,加快培育新质生产力。
一是进一步做实产业创新联合实验室
认真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在运行机制、项目建设、绩效考核等方面,加强统筹调度、服务协调,努力把实验室做实、做优、做成标杆。
二是进一步做实攻关项目
始终坚持以“用”为导向开展技术攻关,加快推进84项攻关项目顺利突破,全力推动攻关项目成果的示范应用与产业化,力争今年8月份集中发布一批标志性成果,有效支撑产业链供应链韧性与安全水平的提升。
三是进一步做实产业带动
激发联合实验室牵头企业的乘数带动效应,开展大中小企业协同创新,建立健全中试资源共建共享共用机制,开拓典型应用场景,力争在本地孵化一批优质科技型和创新型企业,形成良性产业创新发展生态,为奋力谱写中国式现代化武汉篇章提供坚实支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