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用为导向转化前沿技术 “早餐汇”聚起未来量子产业生态
来源: 发布日期:2024-09-04 22:51
分享:

武汉从中国量子测量科技研发的领先者跃升为产业发展的领军者,还有多远的路要走?9月4日,在武汉市经信局举办的“早餐汇”未来量子产业专场活动中,中科牛津、中科酷原、华中天纬、武汉量子院等7家企业和科研机构以及武汉基金、江城基金等国有投资平台的负责人齐聚一堂,共同探讨破解前沿量子技术尽早转化为新质生产力的重大产业命题。

作为我国量子精密测量发源地,武汉市在量子测量领域具有明显优势,同时在量子通信、量子计算领域也有布局。武汉市量子科技产业现已培育28家企业。

其中,成立于2013年的武汉中科牛津波谱技术有限公司是国内唯一、全球仅有的三家从事高场超导核磁共振波谱仪整机研发、生产、服务的高新技术企业之一,已建成国内唯一一条高场核磁共振波谱仪超导磁体及整机生产线,解决了“卡脖子”问题 ,在国内外拥有200余家客户。

作为领军企业代表,中科牛津副总经理任华在“早餐汇”上代表同行道出了心声,“希望政府搭建平台为量子科技拓展更多的应用场景,加快形成‘量子+’产业生态,在资金投入和税收减免方面得到更多关注。”

提升量子科技的社会认知度、拓展技术应用场景、开发行业市场的潜在需求,成为与会企业和科研单位的共识。

近期,武汉市出台促进未来产业创新发展实施方案,将量子科技纳入未来产业13个细分领域之一。据测算,预计到2027年,该领域关联产业规模有望达到200亿元。

从十亿发展到百亿产业规模,武汉独具优势。“早餐汇”上,多位企业和科研单位代表带来了好消息。

武汉华中天纬测控有限公司聚焦时间频率和量子测量领域。该公司董事长耿安兵透露,公司研制生产的高精度时间频率系统及设备,已经服务于国家重大工程建设,参与建设的“高精度地基授时系统”是“十三五”时期国家部署的十项重大科技基础设施建设项目之一。

“我们承接的湖北交投鄂州机场智慧高速、宝武集团武钢生产基地安全加固等项目已经落地。”武汉国科量子通信网络有限公司副总经理刘智介绍,公司依托湖北省内国家量子保密通信骨干网络及量子可信云基础设施,面向交通、工业、政务、能源和金融等行业推动规模化应用。

汤逊湖光量子研究院副院长祝涛透露,今年,旗下旷腾公司新孵化的某战略性新兴产业解决国家“卡脖子”难题,仅获各类研发经费支持就有望破亿元;拟年内启动建设“光量子创新中心”重大基础建设工程,3年内建成,将形成光量子核心器件、设备批产能力,获国家发改委专项支持。未来,通过3年左右的努力,汤逊湖光量子研究院孵化的光量子产业规模将超5亿元。

产业提出发展目标,政府拿出真金白银支持。今年6月,湖北首支量子产业基金——武汉光谷芯光量子科技投资基金正式发布。该基金由武汉高科集团发起,首期规模1亿元,重点投向武汉量子技术研究院等实验室的早、中期项目。“早餐汇”上,武汉高科集团有关负责人夏天说,今年,集团计划投资一两家量子科技企业,同时也欢迎社会基金参与。

武汉基金相关负责人透露,武汉基金正在谋划设立天使基金投早投小投硬核,还将联动省市区共同培育量子科技产业链。

当天,市科创局和武汉经开区、江夏区有关部门负责人也参加“早餐汇”活动,介绍全市和区域未来量子产业的发展情况。

 “未来产业的发展更多有赖于政府的引导和支持。”武汉市经信局有关负责人表示,将以机制创新引领未来产业发展,首先,发挥好技术和市场作为投资决策依据的作用,加强企业为主导的需求创新,布局由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联合实验室等创新联合体;其次,以场景应用为牵引,在政府采购、示范应用、市场推广、供需嫁接等方面发挥好政府的作用;再次,推动建设未来产业先导区,大力支持民营企业和创新型企业成长。    

具体到量子科技细分领域,市经信局将聚焦量子测量领域、培育专精特新企业、持续优化支持政策、推动强化基金支持,以此破解成果转化不多、企业成长不快、股权融资不活跃等问题。     


附件: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