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0日,由武汉市经信局主办,全市2024年绿色制造大会暨走进“绿色工厂”活动在岚图汽车举办。
活动以“绿色制造 向新碳路”为主题,旨在推动武汉加快形成新质生产力、绿色生产力,强化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宣传绿色工厂典型示范。武汉市多个部门、各区经信部门及绿色工厂、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的代表们齐聚现场,参与了“企业绿码”解读、2023年国家绿色制造示范企业授牌、示范企业交流等环节。
半个月前,同样在武汉经开区,“周五之约·未来工厂建设辅导·武汉经开区专场”活动举办,辅导“未来工厂”四级梯队建设。从“未来工厂”到“绿色工厂”,今年以来,武汉加快培育工厂里的新质生产力,在一场场活动的一次次解读中,引导企业对标相关建设体系,为武汉工业制造业的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按下了“加速键”。
一张“绿码”成为企业的“绿色身份证”
绿色制造是发展新质生产力的题中应有之义。发展新质生产力是要走生产要素投入少、资源配置效率高、资源环境成本低、经济社会效益好的新增长路径,绿色化成为工业制造业转型升级的必然要求。
“向绿”发展是大势所趋,然而在“向绿”的道路上,哪家企业成效突出,有没有一个标志直观展示企业绿色化水平?今年1月,工信部给出了答案——试点推行“企业绿码”,对绿色工厂绿色化水平进行量化分级评价和赋码,直观反映企业在所有绿色工厂中的位置以及所属行业中的位置。
“绿码”上新,武汉的绿色工厂如何拿下这一码?在本次活动现场,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绿色低碳研究中心相关负责人鲁楠对“企业绿码”进行了解读。在他看来,“‘企业绿码’通过对绿色工厂进行赋码分级,将与国家、省、市三级绿色梯队培育体系相衔接,不断引导企业提升绿色化发展水平。”
鲁楠对“企业绿码”进行解读。
“企业绿码”的一项项指标,给企业的绿色化转型指出了方向。鲁楠介绍,“企业绿码”的开发涵盖了指标体系构建、基础数据处理、绿色核算与展示设计四大关键环节。其中,评价体系目前包括集约用地、节能降耗、降碳净零、循环利用、排放控制等5个一级指标,以及单位用地面积产值、能耗、碳排放等10个二级指标。
活动现场,鲁楠向企业代表们展示了“企业绿码”的展示设计,展示的基本元素包含企业基本信息、二维码、绿码评级、行业对标等。据介绍,“企业绿码”面向国家级绿色工厂进行赋码,每年更新一次,国家层面绿色工厂分为A+、A、B三级,比例分别为5%、35%、60%。
长江日报记者看到,在这张企业的“绿色身份证”上,表盘式的设计以指针指向企业绿色评价,同时以金字塔样式标出了企业在行业三级梯队中的位置,一目了然。
活动现场,20余家武汉的国家级绿色工厂获授牌。记者从现场了解到,目前,武汉已有国家级绿色工厂50家,国家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省级绿色工厂53家,省级绿色供应链管理企业4家。
“企业绿码”示意图。
武汉工厂里加速形成“绿色生产力”
“作为‘智能制造’标杆企业之一,岚图汽车致力于从全产业链、供应链、价值链打造绿色产品,发展绿色制造,构建绿色生态。”活动现场,岚图汽车首席运营官蒋焘分享了岚图汽车的“绿色之变”。
如今,走进岚图汽车的工厂,不仅正在下线的新能源汽车将有效降低用车碳排放,汽车生产用到的零配件也广泛应用了轻量化材料。在工厂屋顶上,建设有武汉市最大的分布式光伏项目,年发电量2000万千瓦时,每年减少二氧化碳排放11620吨。而在工厂一侧,一汪水池里是工厂废水经过回收处理后的中水。“这些水可以用于绿化和养殖,我们的员工可以在这里钓鱼。”
当前,数字技术已经成为绿色工厂建设的重要支撑。在蒋焘的分享中,岚图汽车通过能源管理平台等数字化系统的搭建,正在追踪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碳足迹”,推动着汽车全供应链和价值链的绿色化转型。日前,在工信部公布的名单里,岚图汽车先后被认定为“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和“绿色工厂”。
同为新认定的国家级“绿色工厂”,博世华域武汉工厂相关负责人的介绍中,该工厂通过建设光伏电站、购买绿电等途径,已实现100%绿电供应;通过系统和设备的节能改造,实现年节约电能消耗超100万度。而在设计端,一项实用新型发明——轻量化的3mm转向机壳体设计,不仅实现了工艺和产业优化,还通过壳体的减重和降本,降低了整车的油电能耗。“我们在产品设计中引入了生态设计的理念,力求产品在全生命周期中最大限度降低资源消耗。”
岚图汽车工厂屋顶上的光伏面板。
“绿色发展是新型工业化的硬约束,是高质量的发展,新质生产力本身就是绿色生产力。”武汉市经信局相关负责人表示,武汉正积极落实全市新型工业化推进大会部署,加快节能降碳先进技术的研发和推广,构建绿色制造体系,持续引导培育武汉企业的“绿色实力”。
去年,武汉新创建国家级绿色工厂24家,位居全国副省级城市第四位,武汉工厂里的“绿色生产力”正在加速形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