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市十四届人大六次会议第20210142号建议的答复
来源: 发布日期:2021-07-27 12:35
分享:

《关于品牌赋能,铸就“品牌强市”新名片的建议》围绕打造“名品、名企、名家”,前瞻性现实性地提出了擦亮武汉制造新名片、培育武汉制造新主体、汇聚武汉制造新资源等建议,对做响武汉制造品牌,构筑武汉制造竞争新优势,推动新时代武汉制造业高质量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市人民政府高度重视,程用文市长亲自领办,市人民政府召开会议专题研究,并成立以我局主要领导为组长,11家单位分管领导为成员的建议办理工作领导小组,迅速制定办理方案,抓紧推动各项工作落实,现将办理情况回复如下:

一、以名品为抓手,擦亮武汉制造新名片

(一)实施分类指导。按照培育30项消费名品、30项高端装备名品、20项电子信息名品、10项大健康名品、10项新材料名品的目标,围绕优势产业、重点领域,全面梳理产业链、关键核心技术、企业、产品目录清单,已初步建立涉及5个重点行业、131家企业、144个产品的“武汉制造”名品培育库,有重点、分层次精确指导培育。

(二)加快核心技术攻关。制定《武汉市科技重大专项实施方案(试行)》,出台《武汉市攻克制约重点产业发展“卡脖子”技术实施方案》,鼓励龙头企业整合产业链,组建产学研创新联合体,以“揭榜挂帅”方式实施“卡脖子”技术攻关项目,发布“高速光通信用半导体激光器芯片核心技术攻关及产业化研究”等6项“揭榜挂帅”榜单,总金额达1.65亿元。

(三)推动智能化技术改造。加强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和线上线下示范推广,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全链条服务,加快工业智能化改造提升进度。今年通过公开招投标遴选了6家企业为市级工业智能化改造咨询诊断平台,截至目前,咨询诊断企业230家,举办23场工业智能化改造提升推广会,现场观摩企业近300家。上半年拨付工业投资技改和智能化奖补资金4.6亿元。

(四)开展名品认定。出台《武汉名品认定工作实施方案》,结合“武汉制造”名品培育库,以经济社会效益、质量标准水平、市场占有率及自主创新能力强为判定依据,以消费者满意、社会认可为根本原则,在14类产品中开展武汉名品认证,今年计划推出30个“武汉名品”。

(五)扩大名品应用。依托汉口北国际商品交易中心电商直播基地,联合抖音直播平台,建设 3000 平方米的直播选品大厅,搭建 50 余间“共享直播间”,培育建设“武汉服装产业带直播平台”,支持我市企业参加境内外展会700余场。以专精特新企业为重点,面向全市征集服务工业智能化改造的软件、智能装备、创新产品,建立《武汉市工业产品推广应用指导目录(智能化改造类)》。

(六)加大品牌宣传。组织长飞光纤、华工科技、高德红外、奋进智能等7家企业赴上海参加中国品牌日活动,精测电子、中铁科工等14家企业在网上参展。组织我市企业参加首届海南消博会,积极宣传推介我市消费精品。举办“武汉时裳产业荟”、武汉名优创新产品(宁波)展销会,组织企业参加中国国际中小企业博览会、中国国际工业博览会等活动,宣传我市品牌企业和产品。

二、以名企为引领,培育武汉制造新主体

(一)加强梯次培育。积极推动我市企业提升创新能力和专业化水平,加快专精特新发展。上半年,已获批省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48家,推荐我市61家企业申报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有望获批40家。推荐6家参加“国家制造业单项冠军”申报、2家参加复核,启动“隐形冠军”申报工作。

(二)提升创新能力。加快推进新型研发机构建设,已建成工业技术研究院22家,今年上半年对其股权改革、轻资产运行、激励机制、团队选聘等进行了集中调研,为深化新型研发机构改革做好准备。借助武汉产业创新发展研究院挂牌,推动现有工研院与武创院市场化合作。摸底调研省级产业技术研究院、产业创新联合体、企校联合创新中心和专业型研究所(公司)等4类新型研发机构,建立203家储备库。

(三)做强产业支撑。根据湖北省制造业产业链链长制行动计划,结合我市制造业335N产业体系25条产业链,起草我市行动方案,收集产业链重点企业及重点项目。同时积极协调市发改委,不断修改完善我市965产业链链长制方案。

(四)推动质量提升。印发《深化中小企业质量提升工程2021-2025年实施方案》,激光、电气、汽车零部件3个行业入选“万千百”质量提升省级示范项目。组织长飞等11家企业申报中国质量奖,武汉南瑞、黄鹤楼、湖北中烟武汉卷烟厂被评为2020年省级工业质量标杆。确定10个行业、103家企业参与对标达标行动,提升产品标准水平。聚焦东湖新技术开发区光电子信息产业、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汽车零部件产业、东西湖区食品工业集聚区,积极导入卓越绩效模式,印发《一站式质量服务站建设服务工作导则》,指导园区一站式质量服务站的建设,打造品牌园区,推动品牌建设。

(五)拓宽融资渠道。将符合条件的“武汉制造”品牌企业,优先纳入我市“金种子”、“银种子”企业名单,进行重点培育,大力推动优质“武汉品牌”企业及时登陆资本市场做大做强。今年上半年,新增四方光电、菱电电控、九有投资、中科通达4家上市公司。积极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对制造业企业的信贷投放力度,截至3月末,全市制造业贷款余额为2495.43亿元,比年初增加122.32亿元。

(六)着力招商引资。聚焦“965”产业集群,梳理形成重点企业、重点平台两张清单,找准产业链关键核心环节开展“一链一表”产业链精准招商。今年1-5月,新签约产业项目346个,签约金额6411.8亿元,产业项目到位资金占比44.6%,超预期目标8.1个百分点。

三、以名家为纽带,汇聚武汉制造新资源

(一)壮大企业家队伍。聚焦信息技术、生命健康、智能制造等产业实施“千企万人”支持计划,支持制造企业引进和培育高层次人才,分别给予100万元、50万元、20万元的奖励补贴,或引进团队30万元奖励补贴。支持制造业领域的博士后工作站建设与人才引进,为武汉中科通达、华星光电等10家科研工作站发放共计480万元的建站资助;为工作站引进的博士后科研人员发放每人每月3000元的博士后津贴。实施“武汉工匠”培育计划,落实首届“武汉工匠”每人30万元奖励,支持设立以“武汉工匠”个人名字命名的工作室,并给予10万元一次性建设补助。

(二)开展企业家培训。组织2021年武汉企业家国内高校培训班项目,将于今年8月在浙江大学对我市近百名领军企业和高成长企业负责人,就专精特新高质量发展开展为期一周的集中培训。启动“万企育才”培训工程,全年将组织开展37个专业化培训项目,线下培训企业高管近万名,同时将同步开展网上直播。

(三)提升企业家地位。持续开展“武汉企业100强”“武汉制造业100强”“武汉市民营企业100强”“武汉民营制造业企业50强”评选,挖掘我市企业典型,弘扬企业家精神。开办“新时代武汉民营经济风采”专栏,“弘扬优秀企业家精神、融入双循环战略,‘新汉商’合力助推超大城市高质量发展”专版,展现民营企业和民营企业家时代风采,宣传创新创业事迹,营造良好尊重企业家舆论氛围。

(四)深化企业家服务。完善企业直通车平台,实现涉企诉求15分钟内到达相关部门,办理部门1天内在线接单,9个工作日内办理企业问题,今年已为市场主体办理诉求500余件。持续开展领导干部服务企业活动,印发《关于进一步强化“千名局级干部联系服务千家企业”活动工作机制的通知”》,强化统筹机制,健全集干部报送情况、企业问题登记、问题流转反馈于一体的活动信息平台。

品牌创建是一项系统、长期的艰巨工作,我们将以此次建议办理为契机,坚持远近结合、精准发力,协同联动、久久为功,通过品牌赋能,构建武汉制造新优势。

武汉市经济和信息化局

2021年7月20日


附件:
相关文档: